时她说 “鸡蛋要轻拿轻放,不然碎了就吃不了了”。
刚到巷口,就遇上张婶 —— 她头发梳得整齐,用黑色发网罩着,没掉一根碎发,围裙上沾着面粉,刚从早点摊回来,手里拎着萝卜白菜,菜叶子上还沾着泥,带着露水的湿气。
看见林凡的网兜,张婶的眼睛一亮,凑过来问:
“凡子,今天不过节,买这么多米和鸡蛋,日子过顺了?”
林凡叹了口气,脸上却带着点劲,像刚找到方向的人,语气里有藏不住的踏实:
“张婶,不瞒您说,昨天去市里没找到活,蹲在路边想了半天,总不能混日子。
之前卖冰棍赚了几块,就想着进点小货再试试,能多赚点是点。再苦不能苦孩子,您看笑笑瘦的,先让她吃口好的,补补身子。”
这话合情合理,张婶点点头,还伸手摸了摸笑笑的头,手上的面粉蹭到了笑笑的头发上,她笑着劝:
“早该这样!踏实干,比啥都强。你看笑笑这小脸,瘦得都没肉了,是该补补。”
她没多问,反而从兜里掏出个西红柿,用围裙擦了擦 —— 围裙上的面粉蹭在西红柿上,留下点白印,她递给笑笑:
“刚在菜市场买的,沙瓤的,甜得很,给孩子吃,解解馋。”
笑笑接过西红柿,小手攥着,西红柿有点大,她得两只手捧着,抬头看林凡,眼里带着询问,像在问 “能不能吃”。
林凡点点头,轻声说:
“谢谢张奶奶。”
孩子的声音软乎乎的,像棉花糖,逗得张婶笑出了满脸褶子,摆摆手说:
“谢啥,邻里街坊的,应该的。”
接着是 “市场调研”。
林凡抱着笑笑,蹲在向阳小学门口的老槐树下 —— 这棵老槐树有三十年树龄了,树干粗得要两个人合抱,树皮糙得像老人的手,刻着的字被风雨磨得浅了,
“小明到此一游” 的 “游” 字少了右边一点,“小红是笨蛋” 的 “笨” 字歪歪扭扭,倒像小孩子赌气时写的。
树底下凉快,有不少等着接孩子的家长,他混在里面,像个普通的、等着接孩子的家长,眼睛却像台扫描仪,不放过任何细节:
一个穿蓝白相间校服的小男孩,书包是军绿色的 “双肩包”,带子上缝了块补丁,上面挂着 “樱桃小丸子” 的贴纸,
贴纸比本地小卖部卖的亮,边角还带着闪粉,小男孩跑的时候,贴纸跟着跳,像只小蝴蝶,引得旁边穿碎花裙的小姑娘盯着看,手里的棉花糖都忘了咬,糖汁滴在手上都没察觉;
三个扎马尾的女孩围在一起喝 “娃哈哈 AD 钙奶”,红色的吸管包装,瓶身印着圆脸蛋的卡通娃娃,她们你一口我一口,喝得欢,喝完还把空瓶子攥在手里,舍不得扔,其中一个女孩说
“我要把瓶子留着,装小石子”;
一个扎羊角辫的小姑娘,头上别着个塑料发卡,只有红、粉两种颜色,发卡上的小塑料花还掉了一片,她却宝贝得不行,时不时用手摸一下,怕再掉了,哭着跟妈妈说
“这是我最喜欢的发卡,掉了就没了”;
有个穿碎花衬衫的妈妈,手里拿着双 “回力” 牌的黑皮鞋,鞋尖有点磨白了,跟旁边的人抱怨:
“这鞋才给孩子买一个月,就裂了缝,孩子说脚闷得慌,扔了可惜,补了又不好看,真是浪费钱,要是有舒服点的鞋就好了”;
一个小贩推着二八大杠自行车,后座绑着个铁皮箱,箱子上写着 “彩色泡泡糖”,红漆都掉了,卖的是草莓味的,吹得比拳头大,五分钱一块,围了一群孩子,没一会儿就卖了大半箱,小贩笑得合不拢嘴,手里的钱都攥不过来。
这些细节,他都记在心里,像存进一本看不见的 “生意账”—— 贴纸要亮的、带闪粉的;AD 钙奶能进点,孩子爱喝;
发卡要款式多的,别再掉花瓣;泡泡糖卖得快但利润薄,暂时不考虑…… 每一笔都记牢,生怕漏了。
几天后,林凡揣着五十块钱,去了市区的小商品批发市场。
市场里人声鼎沸,铁皮棚子被太阳晒得发烫,空气里混着汗味、糖精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