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玩具的味道,还有商贩们扯着嗓子的吆喝,
“批发价!错过今天等半年!”
“新款玩具,全县独一份!孩子见了都想要!”
的声音撞在棚子上,又弹回来,裹着热气往人耳朵里钻。地面淌着水渍,混着菜叶子和塑料袋,踩上去有点滑,他走得小心,怕摔了,怀里的钱不能有闪失。
林凡像块海绵,扎进儿童区,挨个摊位转,眼睛都亮了 —— 这里的东西比县里的多,也好看,笑笑肯定喜欢:
玩具摊前,胖刘婶正用算盘算账,“噼里啪啦” 响得飞快,比旁边卖糖葫芦的吆喝还响。
林凡拿起个小号的磁性写字板,黑色的板芯,白色的笔,笔在上面画了道线,一擦就干净,不留痕迹,板芯厚得很,摔在手里沉甸甸的。
“婶,这写字板咋批?”
“3 块 5 一个,拿 5 个以上 3 块 3。”
胖刘婶抬头看他,脸上堆着笑,眼角的褶子都挤在了一起:
“你拿这个?好卖!昨天刚走了两箱,都是给孩子买的,家长说能开发智力,孩子也喜欢,能玩一下午。”
林凡没多犹豫,拿了 5 个,算下来 16 块 5,他数了钱递过去,胖刘婶接过钱,还给他塞了个小塑料玩具,
“下次再来啊,给你留好货。”
文具摊的老板是个瘦老头,戴着老花镜,镜片厚得像啤酒瓶底,桌上摆着堆橡皮、铅笔、笔记本,都用塑料袋装着,怕落灰。
林凡拿起块草莓味的橡皮,闻着甜丝丝的,像真的草莓,橡皮上还印着小鸭子图案,可爱得很。
“大爷,这橡皮咋批?”
“2 毛钱一块,拿 20 块 1 毛 8。”
老头声音有点哑,像被砂纸磨过,还指了指旁边的铅笔盒:
“印小燕子的铅笔盒,2 块一个,拿 4 个算 7 块 5,划算,这几天卖得好,好多家长来买。”
林凡选了草莓味和橘子味的橡皮各 10 块,又拿了 4 个印小燕子的铅笔盒,花了 3 块 6+7 块 5=11 块 1,老头还帮他装在个小袋子里,
“小心点,别压坏了。”
童装区的王哥正整理衣服,货架上挂满了各种颜色的童装,红的、粉的、蓝的,像一片小花海。
林凡拿起件粉色的连衣裙,纯棉的料子,摸着手软得像云朵,比本地卖的粗布软多了,领口还包了边,不磨脖子。
“哥,这裙子咋批?”
“8 块一件,拿两件 15,给你省 1 块。”
王哥笑着说,还拿起裙子给林凡看,手指捏着领口:
“这是市里百货大楼的货,县里没有,孩子穿得舒服,洗了也不起球,我家侄女就穿这个,都说好。”
林凡拿了两件粉色的,花了 15 块,王哥还跟他说:
“下次来提前说,给你留新款式。”
他算了又算,总共花了 16 块 5+11 块 1+15 块 = 42 块 6,不到 50 块,比预算还省了 7 块 4。
他用个黑色的旧书包装好货,书包里还混着给笑笑买的两个苹果 —— 挑的红通通的,擦得干干净净,花了 3 块钱,不显山不露水地踏上回县的班车。
班车里人多,挤得很,他把书包抱在怀里,怕被人挤坏了,那是他的 “希望”。
傍晚,林凡没直接回家,而是去了 “机床厂家属院”—— 离筒子楼三站地,里面住的都是机床厂的职工,工资稳定,比筒子楼的人手头宽裕,而且人不熟,不容易暴露,安全。
他找了个路灯下的角落,那是盏老式的水银灯,有点晃,灯光照在地上像泼了层淡墨,光晕里飘着飞虫,围着灯转圈圈,却正好照在书包口。
他把书包打开个小口,露出连衣裙的粉色花布,那点粉色在昏光里很显眼,没吆喝,就抱着笑笑坐在台阶上,等着有人来问
—— 他知道,好货不用喊,孩子看见了自然会来,就像蜜蜂会找花一样。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