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七百三十四章:我们永远缺失了一部分记忆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     但海成把《字贯》拿过来一看,发现就是一本纯粹的字典。

    他给皇帝写了一份报告,说王锡侯只能算是“狂妄”,还算不上大逆不道,因此建议革去王锡侯的举人头衔,然后审理。

    同时,他还将《字贯》一并上呈。

    ……

    天幕上。

    白发苍苍的老皇帝戴着眼镜。

    他披着明黄褂子,盘腿坐在暖炕上,就着案几上的灯火,一字一句翻阅手里的书籍。

    一本本同样封皮的书籍散落在他身边。

    ……

    《字贯》总共有四十本,厚厚的一摞,全是枯燥乏味的文字注释。

    已经六十七岁高龄的乾隆在日理万机下,竟然真的打开仔细查阅,看看里边有没有违禁用语。

    他先读完序文,内容与海成奏章介绍的一样,后边就是字典正文,没什么可看的了。

    但在字典正文和序言之间,夹了一篇“凡例”

    这是所有字典都会有的,相当于查阅说明,是纯技术性的东西,告诉读者这个字典有多少部、字词按照什么规则排列等。

    海成审查的时候直接跳过去没看了。

    但乾隆连这页也不放过,仔细读了,果然找出了问题。

    ……

    天幕上。

    乾隆直勾勾的盯着书籍中的几字。

    『玄烨』『胤禛』『弘历』

    ……

    北齐·文宣时期

    高洋一开始没反应过来,又看了一遍,反应过来了……

    他嘴角抽搐着,语气莫名道:

    “不是吧……”

    “这也行?”

    “你有病吧?”

    “吃饱了撑的吧!”

    李祖娥不明所以。

    高洋将手中的牛乳一饮而尽,抹了抹嘴给李祖娥讲解着。

    ……

    在这份“凡例”中,王锡侯告诉读者,由于本朝皇帝的名字分别是“玄烨”“胤禛”“弘历”,所以遇到这些字都需要“避讳”,少写一笔或者改成读音、字形类似的字。

    读者在本书中看到类似的不通顺的地方,需要自己加以注意。

    就是这么一条说明,王锡侯在提醒读者要避讳的时候,把玄烨、弘历等字正常写了一遍,自身却没有“避讳”。

    乾隆勃然大怒,立刻批示将王锡侯押送进京,交刑部严审治罪。

    同时下明旨严厉斥责海成玩忽职守,又下令将海成革职、交部议罪。

    审议的结果,刑部建议将王锡侯凌迟处死,家产没收,几个儿子统统处斩,其他近亲属各自处以重刑。海成斩首。

    乾隆下令“宽大处理”,王锡侯凌迟处死改为斩首,几个儿子改为斩监候、秋后处决,近亲属免罪。海成斩立决改斩监候。

    ……

    曹魏·魏国统一时间线

    曹操擦了擦嘴角的酒渍,又倒了杯酒。

    “明白了吗。”

    曹丕站在曹操身后,小曹叡坐在曹操身边,舔了舔小杯子里的酒。

    扭曲着脸推开酒杯,吐着舌头道:

    “这老皇帝是在杀鸡儆猴。”

    “他要天下官员都必须挨个扣字眼。”

    小曹叡擦了擦舌头,又吐槽道:

    “这人真是有病。”

    “按天幕说的,他应该知道海外诸国在做什么,但他就是不管。”

    “盯着这些东西搞个什么劲儿。”

    曹操看了他一眼,轻笑道:

    “你还没坐上那个位置。”

    “等你坐上就明白了。”-->>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