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道。
蜀地这么热闹,李自成没理由不掺一脚。李自成肯定不会只满足于在荆襄一隅之地立足。这么块巴掌大的地方,可养不活李自成的三十万大军。
“初时蠢蠢欲动,只是念及蜀地为张献忠所据,不敢轻举妄动,清军占据蜀地之后,李自成就让李过和高一功入蜀。”阎应元说道。
四川在张献忠手里和在李自成手里朱琳泽并不是很在意。李自成为人比张献忠要宽厚,要是李自成能据四川,对于蜀地百姓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只要李自成不打明朝实控区的主意,从满清手里抢地盘,朱琳泽还是愿意支持李自成的。
当然,最糟糕的结局莫过于四川为满清所据,满清要是占了四川,只要好生经营就等同于多了一个粮仓。
“李自成所需之物资,只要给钱,除了重炮,全部都卖给他。”朱琳泽停下马,问了阎应元一个问题,“如果你是张献忠,这个时候你会这么做?”
朱琳泽只是想考校一下阎应元,不想阎应元却表现的非常紧张,想来是张献忠为反贼之故。
阎应元连连摇头,急忙道:“属下不敢。”
“孤问什么,你答什么便是。”朱琳泽不悦道。
“南下,入贵州、入云南或是广西都比留在蜀地强。”阎应元不假思索道。
得到答案后朱琳泽满意地点点头:“这才像是孤的参谋,给堵胤锡回信,多家留意张献忠部将的情况的,尽力招抚。”
张献忠脾气之倔强,这是朱琳泽没有料到的,都快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还不明确表态加入抗清民族统一战线。
张献忠虽然这时候已经从起义军领袖成为了一个刽子手,不过有一点朱琳泽还是非常佩服张献忠的。那就是张献忠誓死不降满清,可比大明的很多文武大员强多了。
虽然张献忠现在精神出了问题,已经不是一个合格的义军领袖了,但张献忠麾下的兵可都是好兵,稍加调教就是一支作战经验丰富的精锐。
要是能招抚部分大西军,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朱琳泽也考虑过挖李自成的墙角,只是现在他和李自成是明确的盟友关系,这个时候挖李自成的墙角有些不合时宜。
朱琳泽和阎应元商议了一些军机之事,便闻给事中章正宸和马嘉植来见。
这两个给事中是朱琳泽派到福建考察民情,弘光朝初立之时,这两个给事中便上疏反对当时十分荒唐的联奴平寇之国策而被朱琳泽看中。
经过考察,此二人能力不错,道德方面虽然比不上海瑞这等道德楷模,但为官也算清廉。
闽粤收回来之后,朱琳泽打算给他们个机会,出任闽粤两地的巡抚之职。
章正宸和马嘉植两人穿着一身满是泥污的直裰,骑着矮小的劣马来见朱琳泽。
朱琳泽也不着急和他们谈事情,见前方正好有一小渔村,便打算到前方的小渔村吃饭歇脚。
随行的亲随在朱琳泽的授意下向当地的农户的买了一些鱼肉果蔬,令随行的厨师烹饪。
在烹饪的间隙,朱琳泽和两人在这个小渔村附近逛了逛。
饭食准备完毕,朱琳泽大大咧咧的坐下,让章正宸和马嘉植二人一同进餐。
朱琳泽虽无天子之名,但已有天子之实。
全天下明眼人都知道弘光朝虽名为弘光朝,但掌舵人并非弘光帝朱由崧,而是摄政监国的闽王朱琳泽。
二人有幸能和朱琳泽一同进餐,无不感到荣幸之至。
落座之后,朱琳泽也不急于落筷,问二人道:“方才看了这个渔村,你二人可有和体悟?”
章正宸和马嘉植互相看了一眼,马嘉植想了想,壮着胆子说道:“人太多,田太少。”
“说详细点。”朱琳泽不动声色地说道。
他对马嘉植的这个回答还算满意,这六个字倒是说到了点子上。
“臣方才留意了一番,粗略地看了看,这个村子约莫有七八十户人家,以每户六人计,全村约莫有四百五十人,而此村可耕之田据臣粗略估算,最多也就五百余亩,算下来,每人能耕之田最多也就一亩余。”马嘉植说道。
“虽然渔民可下海捕鱼补贴家用,但捕鱼所获无定数,且海上多风浪,凶险异常,就算能捕捞些海货回来,恐怕也难以养家糊口。”
“说的有理,但账可不是这么算的,农户也有穷户与富户之分。”朱琳泽夹了一口鱼肉丢进嘴里,说道,“咱们现在在的这户人家可就有水田七十三亩,那些田少的农户恐怕一户也就只有两三亩薄田。”
“闽王明察秋毫。”二人拱手道,他们的眼睛一直落在桌上的饭菜,只是迟迟不敢下筷。
“你们两个到福建也快一年了,从闽西到闽东,再到现在的闽南都走了一遍,孤若让你们治理福建,你们可有何良策?”朱琳泽继续问道。
“开海禁!”二人异口同声道,“福建地瘠田少,国初人少,闽省之民尚有田可耕,能够勉强糊口。但现在福建的人口倍于国初,而新垦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