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九百四十四章 陈化米?卖给倭国好了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内讧,把任方廉举办举报查办的人,是湖广左布政冯时可。

    冯时可拜师张居正后,在隆庆六年恶了张居正,因为那时候的冯时可认为张居正要行霍光、曹操等僭越谋逆之事,后来张居正摄政后,任兵部郎中的冯时可,言辞激烈的上疏,被皇帝革罢归乡去了。

    到了万历九年,张居正开始逐渐归政,冯时可才知道自己想错了,万历九年初,冯时可写信给张居正认错,张居正起复他为贵州提学使,后到湖广做了布政使。

    冯时可发现了任方廉的行为,找到了线索,在李忠明、杨智利、耿文芳等湖广官员,前往南衙办事的时候,将线索告知了王希元,王希元这才布下了天罗地网。

    冯时可把自己的顶头上司湖广总督任方廉给办了,是为了自保。

    冯时可多次阻挠了任方廉损公肥私,任方廉怀恨在心,打算置他于死地,冯时可自然不肯束手就擒,选择了反击。

    而且冯时可非常清楚,京广驰道极其重要,但凡是出了大事,朝廷问责起来,总督衙门、布政使、按察使都得竖着劈开,任方廉千不应、万不该把主意打到京广驰道上。

    “冯时可是怎么知道任方廉要害他?机事不密必成害,这任方廉也是经年老吏,居然还能让冯时可知道如此机密之事?而且这几个湖广官员到南衙办事,什么时候和豪商袁宏台见面,他冯时可都清楚?”朱翊钧有些奇怪的问道。

    奏疏里没写冯时可的情报来源,任方廉居然让自己的政敌,同为张居正门生的冯时可,知道了如此多的机密之事,这场内讧,任方廉不输才怪。

    “陛下,这个原因其实也蛮简单的,冯时可极有才学,而且样貌极为出众,风流倜傥玉树临风,他和任方廉最受宠的妾室关系极好。”冯保倒是从游守礼那里了解到了事情的全貌。

    冯保用了两个‘极’,隆庆年间,冯保见过冯时可,对于如此说辞,颇为认可,安东尼奥用种子换种子,冯时可用种子换情报,身怀利器就要用起来。

    “朝堂狗斗,果然如先生所言,当真是不择手段。”朱翊钧闻言,啧啧称奇,居然是靠利器赢的!

    其实这也不稀奇,李元吉的王妃杨氏,就是李世民阵营的,要不然李世民也不能赢的那么干净利索。

    “那就刊登邸报吧,把案犯押入京师,让王次辅准备…”朱翊钧话说了一半,没说下去,他话说出来,才意识到王崇古已经走了,过去都是王崇古准备公审事宜。

    “让周良寅准备公审事宜吧。”朱翊钧沉默了下,有些感伤。

    “臣遵旨。”冯保俯首领命。

    王崇古早就预料到了他死后,会有人对他反攻倒算,而且人数不少,所以他专门留下了反腐的亡语对付这些家伙,而这反腐的十个切入点,每一个都切中要害。

    在皇帝处理积压奏疏的时候,兵部尚书曾省吾,面色凝重的看着面前这一小撮的火药,这一小撮火药来自于倭国,是倭国自制的颗粒火药。

    格物博士周建侯是大明的火药大王,他完成了黑火药到颗粒火药的改良,让火器变得真正好用了起来,也因为颗粒火药,他被逆党给盯上了。

    粉末黑火药的缺点数不胜数,光是一个运输分层,就让黑火药的实战效果下降到配角的地步,除此之外还有容易被风吹散、火药燃烧不充分导致威力小、容易受潮、使用时装填困难等等。

    而颗粒火药的出现,解决了火器的痛点,让火器变成了战场的主角,

    在万历九年,颗粒火药催生了纸包火药,从以前装药全靠军兵自己估量,到可以严格标准的定量火药。

    而现在,曾省吾的面前,有了倭国自制的颗粒火药。

    “虽然质量很差,但已经到了勉强能用的地步。”曾省吾的表情极为严肃,文华殿偏殿有七个橱窗,其中工字窗有一本书名叫《火攻机要》,里面有颗粒火药制作的全部流程。

    而到了实际生产中,只有兵仗局能够制作颗粒火药。

    制作颗粒火药最重要的步骤不是在成药,成药只用水都能做成,关键在硝石提纯为火硝的这个过程。

    提纯一共有七道工序,每一道都可以让硝石的纯度提升,最多上升到纯硝的地步。

    倭国一直在成药上做文章,用的硝石,纯度不到40%,用这种火药,会哑火、会炸膛。
>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