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一千零五章 炉火照夜江山铸,薪火相传百年成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不平坦,有勇气走下去才最重要,任何政策,都会在实践中不断的修正,从来没有长生不老,也从来没有万世不移。

    朱翊钧振奋了精神,批阅了所有的奏疏,他拿起来邸报,这是之前《论文明》系列的第二篇文章,论文明,解释的是大明为何是天朝上国的问题,而这次论文明讨论的是铁。

    除了讨论了冶铁技术、钢铁质量之外,还着重讨论了钢铁产量。

    大明当下铁料,算是民坊铁科、官厂冶炼,每年产量为六亿斤30万吨,而大明钢产量较低,只有不足两千万斤,这主要是因为大明对钢的定义比较严格,断口、硬度、柔韧度等方面都合格,才算是钢,而不是铁。

    钢主要是火炮、火铳、甲胄、长短兵等军事用途,所以才会有严格的界定。

    如果按照泰西舶来铁浑甲,也就是板甲那种钢为标准,大明钢铁产量能翻六倍还不止。

    而泰西当下钢铁产量又有多少呢?整个泰西加起来,还不如大明的零头多。

    事实上,西班牙已经是大明观察到当下泰西最强横的国家了,号称日不落帝国,但是它钢铁,就是把殖民地加起来,只有区区2000万斤。

    这还是黎牙实竭尽全力为费利佩殿下美化的结果,大明是用西班牙可统计的钢铁产量,乘以五,简单粗暴的估算西班牙整体产量,这个2000万斤严重失真。

    钢铁就是生产力,钢筋铁骨就是国家底气。

    钢铁数量不足,就是生产力不足,耕地、生活做饭、武器军备都需要钢铁,大明百姓每个人能分到4斤到5斤铁使用,而泰西每个人分不到2斤。

    而主编论文明的这个翰林学士,从靠近格物院人士了解到,西山煤钢联营官厂,发明了一种燃钢法,取代了过去的炒钢法,可以大幅提高粗钢的产量,极大的缩减了高规格钢铁的工艺流程。

    大量的粗钢胚,为大明机械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个燃钢法,就是明年和驱蚊香竞争崇古进步奖的技术吗?”朱翊钧翻看着论文明的杂报,好奇的询问冯保。

    冯保赶忙说道:“臣去问过工部,工部说,这事儿八字才一撇,等稳定下来,再奏闻圣上。”

    所有呈送御览的奏疏,冯保都让司礼监询问过各衙门的进展,以方便陛下随时了解具体情况,做出决策。

    “明天叫上曾同亨和辛自修,一起到西山煤局看看。”朱翊钧知道格物院博士和西山煤局合作,在想方设法的提高粗钢产量,但项目进展还没有进入验收阶段,不太好献祥瑞。

    曾同亨氏工部尚书,辛自修是工部堂上官,辛自修总领官厂诸事,他之前是保定巡抚,在林辅成去保定的时候,辛自修利用这位天使,解决了保定很多的问题。

    “这…臣遵旨。”冯保低声说道:“大臣们透露信息给翰林学士,是堵他们的嘴,但显然还有问题没能彻底解决,陛下去看,恐怕会带去些压力。”

    冯保不认为现在是陛下去视察的时机,等到工部、西山煤局觉得稳了,自然会献祥瑞。

    “闲来无事,去官厂看看,问燃钢法,捎带的事儿。”朱翊钧去官厂,也不只是燃钢法一件事,更多的是去看看,大明身股制改制,给官厂带来的变化。

    “陛下圣明。”冯保不再劝阻,天下都是陛下的,陛下想去哪儿去哪儿!

    次日清晨,皇帝廷议之后,叫上了曾同亨、辛自修、申时行,一同前往了西山煤局。

    朱翊钧在西山煤局停留了足足两个时辰,连中午饭都是在西山煤局吃的,了解了西山煤局改制后的种种变化,询问了开工银发放情况,接见了十数位官厂的大工匠、匠人、学徒,了解了官厂的待遇,孩子上学情况等等。

    在王崇古病逝后,大明皇帝跑到官厂的次数明显增多。

    在第二个时辰,朱翊钧听取了驻厂博士、大工匠们对大明炒钢法改良办法,对大明匠人积极参与生产工具改良、生产技艺提高高度表扬,肯定了博士、匠人们精益求精的精神。

    燃钢法,其实已经事实上通过了格物院院长朱载堉以及诸多博士的共同验收,官厂建了四个试验用的炉子来验证所有猜想,之所以没有献祥瑞,是在进行实践生产,确保此法有效,防止出现欺君大罪。

    燃钢法从炒钢法而来,炒钢法是铁水从炼铁炉中流入潮泥灰铺好的方塘-->>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