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听凌云翼开口,睁开了眼,眼神有些复杂的说道:“我亲眼看着严党、徐党、晋党起了高楼,宴了宾客,楼塌了,我不能留给陛下一个注定要塌的高楼。”
“严党、徐党清流、晋党,也不是从一开始,就是国之大害,都是奔着救亡存图,奔着挽天倾,救社稷去的。”
“王崇古一个文进士,南平倭、北拒虏,他从没想过要做个奸臣佞臣,误国之臣,可这晋党推着他,走到了那一步。”
“我只能如此,别无他法。”
张居正在通和宫御书房彻底说服了陛下,支持他张居正刀刃向内,理由就是,再不清党,张党也会步了徐党后尘,贪赃枉法、纳贿招权、曲庇不肖、黩法乱政。
一旦张党到了这般境地,就会因为广泛反对,变得人人喊打,最后这万历维新,成了历史长河里的一朵浪花。
“维新变法先治吏,不治吏,必败无疑。”张居正重申了他变法主张,不治吏,什么都做不成。
“行行行,你有理,你有理!”凌云翼连连摆手,不再劝解了,这张居正年岁大了,就变得越发固执,越发不讲人情,和那人情过重的王崇古,完全相反。
“元辅,明年驻跸松江府之事,陛下可有圣谕?”凌云翼说起了另外一事。
张居正面色奇怪的说道:“陛下答应了,松江府做足了准备,可南衙上下听闻,不太答应,这些日子南台宪带着南院御史,连章上奏,请陛下驻跸应天。”
“应天巡抚王希元把莫愁湖畔的南衙行宫,好生修缮了一番,设好了衙司,虚位以待。”
“南衙不是知道改悔了,是知道自己要死了。”凌云翼看着车窗外阴沉沉的天空,一阵冷风后,京师又飘起了雪花,这老天爷也不知道在耍什么脾气,去年是一点不下,今年连下大雪,过了年又普降甘霖。
春天下雨还是好事,今年春耕,百姓们又能松口气。
皇帝一旦确定驻跸松江府,应天府这个南京,几乎等同于彻底废弃,就会变成大明普通的一府之地,松江府会逐渐取代应天府所有职能,现在知道表忠心了?晚了!
万历第五大案,万历十六年选贡案,皇帝次年南巡,连斩了南衙622家势要乡绅,陛下亲自到南衙监斩。
“元辅觉得南衙好,还是松江府好?”凌云翼问道。
“次辅觉得呢?”
凌云翼十分快速的回答道:“松江府。”
“陛下也这么觉得。”张居正在朝中扮演的是保守派,而且他真的觉得应天府好,因为那里是大明龙兴之地。
“元辅中意应天府?”凌云翼有些意外的问道。
“我说了不算,陛下说了算。”张居正笑着回答道,他和皇帝经常意见不一致,有的时候是他说服陛下,有的时候是陛下说服他。
大年初一下午,皇帝去了他的宜城侯府,说到了这事儿,皇帝说服了他,确定了万历二十一年起,松江府驻跸之事。
皇帝离开了他的宜城侯后,就去了相邻的大将军府拜年,这也算是皇帝每年都会做的事儿。
话又说回来,哪有皇帝给臣子拜年的?但皇帝要来,张居正和戚继光只能把门槛都拆了,让陛下如履平地。
张居正觉得驻跸松江府,有些过于决绝不留退路了,这代表着对开海一往无前、不回头的决策,一旦驻跸松江府,代表着大明彻底抛弃了闭关锁国这一选择。
而驻跸应天府,则更加进退有据,打着给太祖高皇帝祭奠的旗号,若是日后陛下累了,或者不想开海了,随时都能取消,遣官祭祀。
皇帝说服张居正的理由很简单,他要给大明建五间大瓦房,只有建好了五间大瓦房,才算是能宣布大明万历维新获得了成功。
丁亥学制有点太费钱了,只能走海外扩张的道路。
教育就是这样,搞普及教育,就是要用钱砸,这东西真的太贵了,比让大明人人都能吃饱饭还难。
“那就松江府吧。”凌云翼斟酌了一番,最终确定了这一选择。
“次辅,你觉得那高启愚如何?”张居正提起了高启愚这人,询问凌云翼的态度。
凌云翼看着张居正,十分肯定的说道:“让他做大宗伯有点屈才了,不如做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