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三二三章 传国玉玺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当然,陈庆之的判断再靠谱,要做决策也得依靠实际情报。

    萧衍便命兰钦再探再报,务必搞清楚彭城那边的真实情况。

    数日后,兰钦的军情急报又至,这次终于弄清楚元法僧为何要举城投降了——原来北魏朝廷虽然焦头烂额,却还是诏令安乐王元鉴率领大军杀奔徐州平叛来了。

    元法僧闻讯慌了手脚,也顾不得什么‘帝位’了,先保住老命要紧,这才赶忙派他的儿子元景仲到钟离请降,愿为大梁附庸……

    同时,勾陈司在北朝的细作,也传来了元鉴拼凑大军,出征徐州讨逆的情报。

    这下萧衍终于放下心来,对陈庆之大笑道:“看来不像演的。”

    “不会是演的。”陈庆之面上含笑,心中暗叹,正月初一的失败,对皇上打击太大了。

    虽然萧衍当时嘴硬,但事后就能看出来,皇上行事变得小心过头了……北朝内乱多年,愈演愈劣,已经有亡国的迹象了,这时候北朝君臣肯定会不惜一切代价,避免和大梁开战的。

    这时候搞诈降引发大战,是脑袋被驴踢了吗?

    “既已确定是真的,那皇上就得抓紧了。”他强忍着着急,催促萧衍道:“以元法僧的草包程度,撑不了多久就可能被元鉴拿下。”

    “放心,元鉴也是草包一个。去年他听说,裴邃准备率大军攻打寿阳,结果吓得逃出寿阳城远远躲开,后来还是胡太后派人拿着刀,把他撵回寿阳去的。”萧衍想到裴邃又难免一阵惋惜。

    皇帝叹口气,又正色道:“不过,也确实得抓紧了。拖得久了,弄不好元法僧会弃城而逃的。”

    “正是如此。”陈庆之点点头。

    “那这次,就你们两个出出力吧。”萧衍便看向陈庆之,和侍立一旁的大秘朱异道。

    “遵命!”两位寒族的佼佼者都神情一振,等了这么多年终于轮到他们走上历史舞台了。

    “朱异,赶紧拟一道圣旨,接受元法僧请降,不妨把官职封的高高的……”萧衍一旦下了决心,立马雷厉风行道:“封他为侍中、司空,始安郡开国公,食邑五千户!”

    这已经是南朝臣子能得到的最高官爵了,可见元法僧这份‘嫁妆’有多厚。

    “朕升你为鸿胪卿,前往彭城传旨,一定要安抚住元法僧,别让他逃走!”他又吩咐朱异道。

    “遵旨!”朱异强抑着心中的激动,快步走到书案边跪坐下来,深吸口气,调匀了呼吸,这才左手拢袖,右手提笔,按皇帝的精神,草拟一篇花团锦簇,热情洋溢的诏书。

    趁着空档,萧衍又对陈庆之道:“你不是一直想带兵打仗吗,这次朕就封你为武威将军,率两万禁军前往彭城,接应元法僧。”

    “臣遵旨!”陈庆之脸上终于现出一抹激动,但转眼就恢复了惯有的平和从容。

    “此役难度不大,只要动作够快,抢在魏军之前赶到彭城,元鉴多半就会不战自退。他要是不退也无妨,朕自会命兰钦调集大军,与你里应外合,在彭城吃掉他……”萧衍不厌其烦地指导陈庆之。

    虽然平时陈庆之总是一副谙熟兵士、足智多谋的样子,但毕竟从来没有上过战场,萧衍也着实捏一把汗……自己最信任的臣子,会不会是赵括那样的绣花枕头?

    但既然下决心要培养新鲜血液,那就必须得给他机会。只有陈庆之成长起来了,他手下那帮能人才有出头的机会,所以萧衍虽然不大放心,但还是把这么重要的任务交给了他。

    陈庆之静静地听着皇帝训话,也就说什么豪言壮语。他知道,这时候自己说什么都白搭,只有漂亮的完成任务,不辱使命,才能打消皇上的顾虑。

    两人正说着话,朱异拟完了圣旨,吹干了墨迹,捧给萧衍过目。

    萧衍仔细看一遍,满意地点头道:“写得好,不愧是大梁笔头!”

    便递给黄门令董平道:“用印吧。”

    “是。”董平双手接过来,捧去一旁,请出‘皇帝之宝’。

    “不要用平时的金印,用传国玺。”然而萧衍为了表示郑重,却吩咐他取传国玉玺来。

    “是。”董平赶紧将金印放好,接过皇上递来的金钥匙,汇同直阁将军,前往太极殿西侧的御府去请传国玉玺。
>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