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三二二章 大宋天启皇帝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整个普通八年的正月,建康城的气氛都十分压抑。

    三位王爷一囚一死一出家,还有两万多禁军也失踪在紫金山顶,整个京里愁云惨淡,哭声不断。

    朝堂上的君臣也是相对渊默,说话都有气无力,也没人再催着北伐了,好似志气全无……

    但正所谓柳暗花明又一村,老天爷饿不死瞎家雀儿——

    二月二这天,十万火急的铜铃声,再次响彻建康城门。

    城头守军纷纷仰头,看着背生双翅,手持红旗的信使,风驰电掣掠过了高高的城头。

    “又有紧急军情?”京里百姓见状,也纷纷议论道:

    “不知道又有什么坏消息。”

    “唉,可别再死人了……”

    背插红旗的信使在宫门前收翅落地,他们并非鸟兽成精,而是用的飞行法宝‘鲁班翼’。

    守门的禁军立即带信使入宫见驾。

    “启禀皇上,北徐州刺史军情急报!”

    萧衍正在式乾殿与陈庆之对弈,听到禀报,不禁神色一紧,轻声对陈庆之道:

    “唉,这段时间坏消息听得太多,实在不想再受打击了。”

    “皇上放心,应该不是坏消息。”陈庆之捏着棋子,微笑道。

    “哦?这么有信心?”萧衍高兴地看着陈庆之,知道他从来不妄言。

    “是有一点。”陈庆之点头笑道:“原因有二,一来钟离守将兰钦虽然年轻,却老成持重,从不冒进,所以不用担心他会捅娄子。二来……”

    “二来嘛,”萧衍笑着替他说道:“对面的守将元法僧,是个志大才疏的臭棋篓子,不用担心他会有什么高招。”

    “皇上英明,为臣正是此意。”陈庆之便点头笑道。

    “哈哈,看看你猜的对不对。”萧衍便笑着对外头道:“送进来吧。”

    黄门令董平便捧着火漆信筒,当着皇帝的面扭开信筒,取出军报奉给萧衍。

    萧衍接过来扫一眼,两眼瞪得溜圆,又逐字逐句看了一遍,然后递给陈庆之,微笑道:“阿庆,汝有识人之明。”

    陈庆之接过来一看,果然是好消息——北朝徐州刺史元法僧派人到钟离秘密联络,竟要举城降梁!

    “这是大好事啊!”陈庆之神情一振,一拍大腿道。

    北魏的徐州辖七郡二十四县,据鲁、豫、皖、苏要冲,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与寿阳并为北朝两大重镇、东西门户。

    虽然徐州地处平原,不像寿阳那样占据地利易守难攻,但也城高墙厚,兵精粮足,梁军想硬啃下来,少说得十几万大军围城,搭上几万条人命。

    现在有机会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拿下来,简直就是老天爷追着喂饭啊!

    因为机会太过诱人,以至于被坑怕了的萧衍,高兴之余立马犯嘀咕道:“不会有诈吧?”

    “皇上放心,要是换了别人可能有诈,但元法僧的话不至于。”便听陈庆之缓缓道:“一来他没有使诈的能力,二来他在北朝处境艰难,断不会断了这条退路的。”

    这年月,什么皇权天命,忠君爱国,全都被解构的渣都不剩。于是两朝对峙,给了双方的臣子一条看得见摸得着的退路……在一边干得不开心了,就跳槽到对面,实属基本操作,司空见惯。

    尤其是北朝大乱这些年,逃到南朝来的的王公贵族,文武大臣不计其数,光宗室王爷就六七个……当然他们逃过来时,都是光杆儿一根。自然不会像带着丰厚嫁妆的元法僧一样,令萧衍心里小鹿乱撞。

    ~~

    而陈庆之敢笃定说元法僧,不会轻易断了这条退路,还因为他对此人十分了解……

    元法僧乃北魏皇室旁支,其父拓跋钟葵被封为江阳王。元法僧身为宗亲,年轻时纵情享乐,虚度光阴,过了五十知天命的年纪,忽然觉得自己这辈子不能毫无建树,于是上书请求为国效命。

    皇帝一看,好家伙,浪子回头金不换,马上欣然同意。在这个只看出身,不看本事的年代,光环拉满的元法僧,仕途自然顺畅,没几年就当上了太尉行参军、龙骧将军,益州刺史。

    但-->>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