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十三章:旧纸堆里的黄金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子,指尖都在微微发抖 —— 这本在未来至少能卖 2000 块,抵他现在三个月的结余,够给笑笑买 133 双新凉鞋,够交 6 次实验小学的学费。

    接着,《林海雪原》《敌后武工队》《白蛇传》…… 一本本连环画被他从废纸堆里 “救” 了出来。

    有的纸页脆得像薯片,他只能托着书脊慢慢翻,生怕一用力就碎了;

    有的封面没了,他就记着内页的标题和画风,比如《白蛇传》里白娘子的裙子是白色的,画得很飘逸,想着以后慢慢查证出版社和年代;

    还有本《三国演义》的单册,是 1956 年的 “桃园三结义”,虽然被老鼠咬了个洞,洞在刘备的袖子上,却还能看见里面刘备、关羽、张飞的画像 —— 关羽的红脸用朱砂涂得鲜艳,这么多年过去都没褪色,胡须的线条画得根根分明,像真的一样。

    突然,他的手指触到一本用牛皮纸包着的小册子 —— 牛皮纸已经脆化了,一摸就掉渣,像晒干的树叶,上面还留着一行模糊的钢笔字,写着 “赠给小梅 .2”,蓝色的墨水已经发淡,“小梅” 两个字还能看清,后面的落款被磨掉了。

    他心里一动,小心地剥开牛皮纸,生怕把纸弄破,一本《西厢记》露了出来:淡蓝色的封皮上,画着古装的崔莺莺和张生,崔莺莺穿着粉色的长裙,裙摆上画着淡绿色的花纹,张生身着青色长衫,手里拿着把扇子,两人站在柳树下,柳树叶是绿色的,线条流畅优美,衣褶上的墨色还泛着光;

    虽然是 1979 年版的,却保存得极好,纸页平整得像刚从书店买回来的,没有破损,甚至连折痕都很少,只有书脊处有点轻微的磨损,不仔细看看不出来。

    “宝贝……”

    林凡小声嘀咕,声音都有点发颤,指尖轻轻拂过封面,像是怕惊扰了里面的人物,指腹能感觉到纸页的光滑。

    他知道,1979 年的《西厢记》虽然年代不算特别久远,比 1950 年代的晚,但这种工笔风格的封面很少见,画家应该是个老手,而且品相这么好的,未来市场价至少能到 3000 块,抵他现在四个多月的收入,够买 200 双新凉鞋。

    他把这本《西厢记》放在那摞书的最上面,用手护着,怕被风吹乱了纸页,也怕被笑笑不小心碰到。

    整整一个上午,林凡都在废品堆里翻找。

    太阳越升越高,晒得他后背的衬衫都湿透了,衬衫是灰色的,湿了之后变成深灰色,贴在皮肤上凉丝丝的,却一点也不觉得累。

    最后,他挑出了满满一纸箱的连环画,纸箱是之前装洗衣粉的,上面印着 “白猫洗衣粉” 的字样,估计有六七十本,纸箱都被压得变了形,提起来得用两只手,胳膊都有点酸。

    过秤的时候,老王头搬来一个老式的杆秤,秤杆是木头的,上面刻着斤两的刻度,他眯着眼看了看秤砣,秤砣是铁的,上面锈迹斑斑,手里的搪瓷缸晃了晃,茶水都洒了点出来:

    “连箱子一共三十二斤,算你三十斤,凑个整,三块钱。”

    林凡递过三块钱,是三张 1 块的纸币,纸币有点皱,他抚平了才递过去,指尖触到老王头粗糙的手掌 —— 那双手布满了老茧,是常年搬废品、扛麻袋磨出来的,掌心还有道浅疤,是被铁皮划的。

    他心里却像揣着个火炉,热得发烫:三块钱,换来了未来可能价值数万的藏品,这是他这辈子最划算的一笔买卖,比任何小生意都赚。抱着纸箱往回走,箱子沉甸甸的,压得他胳膊发酸,可每走一步,心里都觉得比任何时候都踏实,比赚了一百块还开心。

    回到筒子楼的家,林凡迫不及待地整理这些 “宝贝”。

    他找出笑笑的粉色旧手帕,上面印着小白兔图案,洗得发白,小白兔的耳朵都快看不见了,沾了点 40 度左右的温水 —— 水温不能太高,怕烫坏纸页,也不能太低,怕洗不掉灰。

    轻轻擦拭每本书的封面,动作轻得像在擦婴儿的脸,怕用力过猛擦坏了纸页;又翻出以前修收音机用的尖嘴小镊子,镊子上还沾着点银色的焊锡,小心地夹出书页里的虫尸和碎纸,夹的时候屏住呼吸,生怕镊子戳破纸页;

    卷角的书页,他用家里的铝制铁饭盒压着,饭盒里装着半盒去年的陈米,能增加重量,压上两个小时,卷角就能平不少,比用手捋管用多了。

    笑笑坐在旁边的小板凳上,拿着本《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