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
崇祯皱了皱眉:“进谏?进什么谏?”
“说是……说是反对陛下给袁崇焕太大的权力,还说袁崇焕‘拥兵自重,恐成祸患’。”王承恩压低声音道。
崇祯冷笑一声——果然,东林党人见袁崇焕得到重用,就开始眼红了!他转身往文华殿走:“让他们进来!朕倒要听听,他们有什么话要说!”
不多时,钱谦益、钱龙锡带着二十多个东林党官员走进来。一个个穿着官服,表情严肃,刚进殿就“扑通”一声跪倒在地,齐声喊道:“臣等参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你们起来吧。”崇祯语气冷淡,“说吧,找朕有什么事?”
钱谦益站起身,往前迈了一步,躬身道:“陛下,臣等今日前来,是想向陛下进谏:袁崇焕虽有军事才能,但陛下将辽东的军政大权全交给了他,还赐了他尚方宝剑,允许他先斩后奏,这恐怕不妥!”
“哦?怎么不妥?”崇祯挑了挑眉。
“陛下,”钱龙锡接着说道,“自古以来,权臣拥兵自重,必成祸患!安禄山当年就是因为手握重兵,才发动了安史之乱,差点颠覆了大唐江山!如今袁崇焕手握辽东十万大军,又有自行任免官员、调度兵马的权力,还有尚方宝剑在手,若是他有二心,后果不堪设想啊!”
“臣等恳请陛下收回袁崇焕的尚方宝剑,削减他的兵权,派一名监军去辽东,监视他的一举一动!”二十多个东林党官员齐声喊道,声音洪亮。
崇祯坐在龙椅上,眼神越来越冷。这些东林党人,不去想怎么辅佐他治理国家,不去想怎么帮助袁崇焕复辽,反而在这里挑拨离间,怕袁崇焕功高盖主,抢了他们的风头!
“你们说完了?”崇祯语气冰冷,“朕问你们,谁能替袁崇焕去守辽东?谁能保证五年复辽?若是你们中有谁能做到,朕立刻把兵权交给你们!”
东林党官员们瞬间安静下来,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没人敢说话。他们都是文官,只会空谈,哪里懂军事?哪里敢去守辽东?
钱谦益脸色涨得通红,硬着头皮道:“陛下,臣等不是质疑袁崇焕的忠心,只是觉得……觉得权力太大容易滋生野心。为了大明江山,为了陛下安危,还是谨慎些好。”
“谨慎?”崇祯猛地一拍书案,厉声喝道,“朕看你们是私心太重!魏忠贤刚倒,你们就想着争权夺利,就想着打压异己!袁崇焕在辽东浴血奋战,你们在京城挑拨离间,这就是你们所谓的‘忠臣’?这就是你们所谓的‘为了大明江山’?”
东林党官员们吓得赶紧跪倒在地,浑身发抖。钱谦益脸色惨白,嘴唇哆嗦着,说不出话来。
“朕告诉你们!”崇祯站起身,语气威严,“袁崇焕是朕亲自选定的蓟辽督师,他的权力是朕给的!朕信得过他!谁敢再在朕面前说袁崇焕的坏话,谁敢再挑拨离间,朕就治谁的罪!”
“臣等……臣等不敢!”东林党官员们齐声喊道,声音发颤。
“滚!”崇祯厉声喝道。
东林党官员们如蒙大赦,连滚带爬地退出了文华殿。
看着他们狼狈的背影,崇祯心里一阵火气。这些东林党人,真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陛下,您别生气,气坏了身子不值当。”王承恩赶紧上前劝道。
崇祯深吸一口气,压下心里的怒火:“传朕的旨意,让锦衣卫密切监视钱谦益、钱龙锡等人的动向,若是他们再敢私下散布谣言,挑拨离间,立刻拿下!”
“奴才遵旨!”王承恩躬身应下。
就在这时,小太监进来禀报:“陛下,辽东急报!袁崇焕派人送来的!”
崇祯心里一紧,赶紧说道:“呈上来!”
小太监递上一份奏折。崇祯打开一看,脸上露出了笑容。奏折上写着:袁崇焕回到辽东后,立刻调兵遣将,命赵率教率领三万兵马驰援锦州,自己则率领两万兵马坐镇宁远,作为后援。九月初五,赵率教的援兵到达锦州城外,与皇太极的后金铁骑展开激战。祖大寿率领城内守军趁机杀出,内外夹击,后金铁骑大败,损失惨重,皇太极被迫率领残兵撤退,锦州之围已解!
“太好了!”崇祯激动地把奏折递给王承恩,“你看,袁崇焕刚回去就打了胜仗!这就是朕信任他的原因!”
王承恩接过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