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后,不乏臣子上奏,或关乎边疆,或关乎治政.
但从总体而言,议论都明显小了不少。
究其缘由,自是震撼于变法这一决策。
官家的态度,实在太过强硬!
文渊阁,公堂。
江昭持着文书,作沉思状。
半响,执笔落字。
权责细化!
考成法!
清丈土地,赋税合一!
笔锋微滞,迟疑了几息,又一次落下。
交子!
占城稻!
重工商业!
入仕已有十三年之久,位极人臣,关于如何变法,江昭自是有其独到的见解。
财政赤字,实行变法,无非就是“开源节流”。
开源,也即设法赚钱,新兴产业。
节流,也即减少开支。
其中,开源得从工商业、农业入手。
以往,手工纺织、陶瓷、盐、酒、茶等都是朝廷专卖,类似于国企,内部腐败相当严重。
以贩盐为例,主要有两种专卖方式,一种是官营,一种是私营。
官营,也即朝廷设立“盐铺”“盐坊”负责售卖,商人根本无法插手。
私营,也即入中法与折中法。
入中法主要是在边疆地区实行,官兵需要粮食,就让商人运送粮食过去,粮食入手,边军就开据“交引”。
商人得到“交引”,即可去往特定的区域换取食盐,并到特定的地方售卖,相当于是以粮食换取贩盐资格。
折中法则是在非边疆地区实行,商人以钱财或是绢帛换取“盐引”,本质上与“交引”无异,都是以钱或物换取贩盐资格。
从本质上讲,朝廷垄断着盐的开采,无论是官营,亦或是私营,归结到底都是朝廷专卖,两种法子无非是贩卖者的差异。
但实际上,相比起私营来讲,官营相当糟糕,腐败得吓人。
于官吏而言,官营设立的“盐铺”“盐坊”卖十石,一百石,一千石,乃至于一万石,没有任何区别。
毕竟,官吏都是领的“死工资”,朝廷发放俸禄不会有任何变动,卖十石是一样的工资,卖一万石也是一样的工资。
也因此,不少官吏刻意“少卖盐”,私底下官商勾连。
本来官营的盐偷偷的换作沙粒,真正的盐则是转手贩卖给商人。
贪腐之狠,骇人听闻。
此外,“交引”制度也较为混乱,地方官府可私自印发“交引”,这也是官商勾连的横行之地。
因此,为遏制腐败,干脆就引入“大商”,实行开源。
与其继续腐败下去,还不如让“大商”入局,彻底取消官营,朝廷掌控好盐池,并以官营的名义“入股”,只入股而不经营,本质上一样是专卖。
当然,这些所谓的“大商”,肯定不是常规商人,起码得是县望、郡望等天底下都有名有姓的人物。
手工纺织、陶瓷、盐、酒、茶,都可彻底放开,激发工商业的活力。
这也算是一种变法的补偿。
节流,也即三冗问题,从吏治入手设法裁减耗费。
要想罢黜官吏,考绩制度无疑是重中之重。
权责细化与考成法一齐施行,效果定是不差。
至于占城稻、清丈土地、赋税合一,都是为了让底下人好活一点。
交子,则是涉及银行,主要是为了“聚财”,以解燃眉之急。
“呼。”
长呼一口气,江昭手中毫笔一搭,不再撰写。
凡事,都得一点一点的推进。
政令下达,不可太过频繁。
有此几道政令,但凡真正的实行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