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二百二十九章 上柱国,推忠协谋佐理功臣!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自下而上,以一转为武骑尉,视作从七品,为最低。

    最高的上柱国,为十二转,视为正二品。

    一般来说,非镇守边疆、平定叛乱、抵御外敌等重大功绩不授,且授予过程严格遵守官阶制度。

    一如七品小官,不管立下再大的功勋,都是赏赐可视为七品的武骑尉、云骑尉。

    其中,柱国、上柱国皆为二品,通常是授予有重大功绩的枢密副使。

    就这一代而言,五位枢密副使,仅有英国公张辅、忠敬侯郑顺二人有“上柱国”荣誉之称,就连已故宁远侯顾偃开,都没有得到过“上柱国”荣誉之称。

    单论称号的获取难度而言,高于官阶,低于配享太庙。

    凡正二品武将,不一定有上柱国之称;有上柱国之称,不一定配享太庙,差不多就是这样的关系。

    也因此,即便官阶一样,有“上柱国”之称的人物,地位都会隐隐要高一点。

    毕竟,荣誉称呼本身,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皇帝的重视态度。

    推忠协谋佐理功臣,则是功臣封号,不限文武,主要分为三等。

    第一等:推忠、协谋、佐理、同德、守正、亮节、翊戴、赞治、崇仁、保运、经邦。

    几组词可相互组合,作为功臣封号,或为六字,或为四字,或为二字。

    其中,封号的字越多,就说明含金量越高,有“推忠”二字,视为一等中的上佳称号。

    一等封号,仅赐予内阁大臣,以及枢密院的大臣。

    第二等:推忠、保德、翊戴、守正、亮节、同德、佐运、崇仁、协恭、赞治、宣德、纯诚、保节、保顺、忠亮、竭诚、奉化、效顺、顺化。

    二等封号,通常是赐予皇子、国舅、非阁臣的文武大臣、外臣。

    第三等:拱卫、翊卫、卫圣、保顺、忠勇、拱极、护圣、奉庆、果毅、肃卫。

    三等封号,通常是赐予禁军将校。

    其中,相较于武勋的第一等荣誉称号“上柱国”而言,一等功臣封号的受封难度因文武之分,略有不同。

    于文臣而言,难度几乎为零。

    无它,内阁大臣几乎是人人都有功臣封号。

    一般来说,内阁大臣立下一定的政绩,亦或是重大庆典,通常就会赐下功臣封号。

    并且,无一例外,都是六字封号。

    区别就在于,有的有“推忠”,有的没有“推忠”。

    于武将而言,难度几乎是百分之百。

    上一位受封一等功臣封号的武将,名唤曹彬,也就是太皇太后曹氏的先祖。

    先帝执政,曹氏母仪天下,其先祖曹彬受追封为太师、尚书令,累进冀王、鲁王,顺带着给了功臣封号。

    关键,这唯一的例子还是死后追封。

    因此,武将几乎不可能得到功臣一等封号。

    至于二等、三等功臣封号,无论文武,都相当难以受封。

    就总体而言,功臣封号的含金量,也算是相当之高,算是位极人臣的代表特征之一。

    推忠协谋佐理功臣!

    这一称号,含有“推忠”二字,无疑是第一等中的上佳功臣封号。

    就连大相公韩章,功臣封号也是推忠协谋佐理功臣。

    此外,食邑添千户,增至七千户。

    单论食邑而言,已经是六位内阁大学士中位列第二的存在,仅次于大相公韩章。

    这还是韩章受过先帝恩宠,食邑九千三百户的缘故。

    就常规而言,大多数宰辅大相公的食邑也就三四千户,七千户的食邑,已经足以压制九成以上的宰辅大相公。

    由此观之,荣宠之盛!

    上柱国,推忠协谋佐理功臣,添食邑千户!

    江昭一震,连忙道:“微臣,拜谢陛下!”

    果然!

-->>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