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姓姜的干部给你打了电话。”顾博远说,“乡里的宣传干事,说是你要有空的话,明天上班给她回个电话,她要采访你,看你是过去还是她上县里来。”
姜至瑜给自己打电话?
李龙已经很久没和姜干事打交道了,都快把这个人给忘记了。
想来她能打电话到自己这里,大概率是和大哥家通了电话,要到了这边的电话号码吧。
“电话是你大哥给的,你大哥给这边打电话说了。”顾博远随后的话证明了李龙的猜想。
“行,明天早上给那边打电话,还是我过去一趟吧。”李龙户口还在村里,老爹老娘大哥大嫂都在那边,乡里的面子还是要给的。
况且姜至瑜先前几次报导对自己也有好事,这一次李龙肯定要配合,其实他也好奇这位姜干事有什么事情找自己。
第二天吃过早饭,到上班时间半个小时后,李龙给姜至瑜打了电话,姜至瑜在办公室,听说李龙要过来,她还挺高兴的。
李龙问她有什么事情,姜至瑜说:
“我研究了一下最近两年农村的一些变化,觉得有个大的趋势需要和你一起探讨一下。”
“好。”姜至瑜有些故弄玄虚,不过县里到乡里不过十来分钟的车程,李龙还是等得起。
他开着吉普车到了乡里的时候,姜至瑜已经在大门口等着了。
“也就是你提前打了电话,不然这吉普车过来,我们领导肯定还以为来大领导呢。”姜至瑜开起了玩笑。
多日不见,姜至瑜更加干练,原本有些温婉的气质中此刻带了些许女强人的风范,说话办事都利落了不少。
作为乡里的宣传委员,她负责的事情可不少,而且有自己专门的办公室。
李龙把吉普车开进院子,跟着姜至瑜去了她的办公室。
姜至瑜给李龙倒了水,然后拿出笔记本来,边准备边问道:
“李龙同志,最近在忙什么?”
“山里修路啊。”李龙说道,“我答应牧民朋友要给他们修一条通往夏牧场的路,目前来说还只修了不到五分之一,现在农忙结束了,就抽人加紧修一修。”
姜至瑜在李龙成为全国表彰的先进个人后,非常后悔。明知道李龙这里是个新闻的大富矿,却因为工作和其他原因,并没有跟紧,导致好几个相关的新闻没自己的份儿。
这事情连乡领导都罕见的批评了她。
姜至瑜觉得自己的确是错失了机会,所以一直在找补。
她研究了李龙这几年来的发展过程,结合当前的农业情况,想搞一个大的。
这也是找李龙来的原因,其实按她的想法,李龙现在比较忙,应该是没空过来,她是做好了去李龙收购站的打算的,没想到李龙早早就打电话然后过来了。
面子给的挺足的。
“那咱们开始?”姜至瑜看李龙没啥要说的,便问道,“我提问?”
“行。”李龙自然没啥不行的。
“你是咱们乡里第一个买小四轮拖拉机的,也是第一个买收割机的,还是第一个买中耕机的,也是第一个买全套全新的东方红七十五拖拉机的。
在你的带动和引领下,咱们乡里不少人家买了小四轮拖拉机,买了收割机用于农业生产收获,乡里的农业机械化水平比其他乡要高许多。”
说到这里,姜至瑜抬头看向李龙,问道:
“李龙同志,从上面的这些事情来看,我能不能确认,你对于咱们县农业机械化有很大的期待,甚至于有自己的想法,你能谈谈你的想法,和以后的发展方向吗?”
嘿,这命题还真大。
不得不说,在乡里工作更加接地气,接触的人和事都是实实在在的,不是那些虚空的数据。
所以姜至瑜比马晓燕更能看出李龙所做的一些事情的真实想法,甚至能根据李龙的成功,推测出未来的一些发展走向。
“我觉得按目前的发展趋势,以后咱们北疆的农业,一定是机械化主导的情况。”李龙想了想说道,“咱们北疆地广人稀,就目前而言,可开垦的荒地还有许多,但人口的增加并不多,这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