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201章 大力出奇迹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比如增加到28毫米或者32毫米,乃至是35毫米,都是有可能的。

    而随着弹芯的重量增加,在保持25长径比的情况下,弹芯和弹托的重量就会越来越大,炮口初速度也会越来越低,降到1800、1700、甚至是1600、1500。

    最后,通过两公里射程的尾速测试,以及实际打靶的效果,从诸多排列组合中,选出来一个最佳的方案,才能开始正儿八经的定型生产。

    总归,无论如何,这也是目前王烨能想到的最佳方案了。

    在整体技术不如人的情况下,只能另辟蹊径想办法,搞这种大力出奇迹的法子,本质上现在的西方国家搞的140口径坦克炮,也是这么一个思路,用更大的口径、装更多的药、打曾经的穿甲金属杆,那穿甲效果自然是要增加的。

    而对于王烨来说。

    只有如此,才有可能掌握一种对敌人坦克有致命威胁的武器!

    事实上,现如今国内的主战坦克,比如59和69,装备的100毫米和105毫米的滑膛和线膛坦克炮,面对装备有125毫米大炮的t-72这样的对手,尤其是苏联自产带有复合装甲的版本,火力其实是不足的,也不具有任何优势。

    部队就是因为清楚这一点,所以才从西方引进了105毫米的线膛炮,但是经过测试之后发现,这门炮的威力还是不够,最后经过魔改,增加了炮管长度,才堪堪能够对t-72产生理论上的威胁,而那时候,其实已经到了八十年代中后期了。

    某种意义上来说,还好没打起来,真打起来可就麻烦大了!

    但是自从得知了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冲突爆发之后,王烨估摸实战很快就要来了,毕竟巴基斯坦装备有大量的59和69坦克,而印度则装备有不少的t-72坦克,到时候打起来肯定不容乐观,巴基斯坦肯定会过来求帮助的。

    因为在第二次印巴冲突时,巴基斯坦就因为美国突然放弃武器支援,面对印度的装甲大军,因为缺少坦克差点打输了,最后没办法过来求助,于是部队直接把现役的59坦克调了过去,前前后后一千五百多台,依靠数量和火炮优势才扭转了战局。

    “不过,其实还有一个问题。”

    在王烨话音落下之后,霍委员迟疑了一下,然后才说道:

    “咱们这门炮说实话有点大了,咱们的新拖拉机虽然尺寸也不小,但是塞进去还是有一定麻烦的,再加上装填机,就更难搞了。”

    “所以我认为,我们还是应该以这款炮为基础,发展一款稍微小一点口径的。”

    “比如西方的120口径,或者苏联的125口径。”

    对于这个说法,在场有人点头有人叹气,其中一名上了岁数的研究员“唉”了一声说道:

    “道理是这么个道理,但是口径降低了,威力就会降低。”

    “就以这门炮现在的水准,如果缩成120毫米口径,弹筒从一米三降到不足一米,在保持弹芯尺寸的基础上,我估计炮口初速度能达到一千四出头就算不错了。”

    “这样的动能,穿甲深度不够啊!”

    王烨也是无奈的笑了笑,然后拍了拍霍委员的胳膊说道:

    “想法是对的,您可以照着这个方向搞。”

    “毕竟120的炮如果威力足够,炮塔又小车重又轻跑得又快装甲可以多装,那自然是好的,但是咱们目前技术不够,不能既要又要。”

    “所以120和125项目,必然是我们未来的重点,但是现在我的要求还是之前那个。”

    “把这门炮完善了,然后找个平台安装上去,甚至用咱们厂子里最多的老59的地盘也行,哪怕搞成坦克歼击车也行,只要它能跑能打就行。”

    “我也不想开历史的倒车,但是没辙啊!”

    听到王烨这么说,霍委员笑了笑,指了指西南部说道:

    “厂长,您是在担心那边?”

    “觉得会出问题?”

    关于印度和巴基斯坦冲突的事情,在厂子里的高层是不保密的,毕竟这也是王烨一直强调的一点,摸清市场脉络,提供市场需要的产品,那如果科研人员连战争都不了解,根本不知道在打什么,那怎么搞对口的合适的研发?
<-->>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