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201章 大力出奇迹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长径比堪堪达到10!

    而之所以要增加长径比,涉及到很复杂的问题和有限元分析,但是可以简单概括为:弹芯攻击装甲如同挖坑,挖坑的过程中,弹芯会被不断的磨损,理论上弹芯越长,挖的坑就越深,代表了穿深越深,但实际中还涉及到其他很多影响因素。

    事实上,根据王烨的记忆。

    在正常的历史中,现如今世界一流的军火公司和研究机构,已经把长径比作为发展方向之一进行研究了,但是只是方向之一,而不是确定的必然之路,比如更大口径,也是他们研究的方向之一,就是为了对抗苏联的钢铁洪流,其实现在无论是英国、德国、法国、美国,都在各自或者联合的研究140毫米的超大口径坦克炮。

    毕竟,慌啊!现在的苏联表现得太过激进了,大家顶不住啊!

    而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的长径比发展方向,真正确定下来大概要到85年左右了,莱茵金属率先发现了这个至关重要的点,从那之后他们的弹芯尺寸开始一路下降,直到就是九十年代的20多毫米,超过25的长径比。

    但是华夏,过去坦克炮起步是老大哥的技术,和老大哥搞僵之后,用的是缴获的老大哥的技术,再后来是引进的西方105线膛炮技术,现在还没吃透,所以根本涉及不到长径比这个研究领域,再加上缺乏计算机,有限元分析难做,这个领域更是空白。

    “不过说实话,当初厂长提出,咱们要搞22毫米直径的弹芯,25的长径比,我整个人脑瓜子都是嗡嗡的,这不就是一根钢针吗?”

    “这玩意儿能行?能打穿坦克厚厚的装甲?”

    “现在看来,不服不行啊!还是厂长你的新思路厉害,我们这群老家伙,想象力都有点跟不上了!”

    随后,听到霍委员的声音,一位技术人员感慨说道,而另外一位工作人员点了点头说道:

    “确实,不过方向虽然正确,但是问题也是显著的。”

    “主要原因是我们的材料不过关,这个弹芯太细太长了,导致整体刚性和强度都不够”

    话音刚落,就听到那边的年轻人喊道:

    “找到了!厂长!委员!找到了!”

    “你们快过来看看!”

    伴随着这个声音,王烨和霍委员等人冲了过去,只见山脚下被年轻人们挖开了一大片的土,弹芯出现在了众人的视野中。

    果不其然,整个弹芯的前半部分已经完全碎了,后半部分也发生了小幅度弯曲,进而导致泥土入射轨迹出现了大角度偏斜,而不是理论上的直线。

    “呼!不管怎么说,今天的实验起码证明了我们的炮身和炮管没有问题。”

    “顶住了这么高的膛压,没有发生炸膛,气密性也很好,没有发生漏气的情况导致泄压,还有我们的推进药,表现也非常良好,劲儿很大啊!”

    “剩下的,无论是身管形变问题、涂层磨损问题、乃至是炮管的整体刚性和耐久性问题,都需要后续的大量测试。”

    “还有这个弹芯,得想想办法。”

    此时此刻,霍委员看起来丝毫没有气馁,拿起来一截带着螺纹的弹芯,笑呵呵的如此说道。

    随后王烨从他手中接过那半根金属杆,点了点头说道:

    “确实,接下来金属穿甲杆的材料问题研究,需要更紧迫的提上日程了,不过短时间内恐怕很难攻克,我们也不能一棵树上吊死。”

    “还是按照老计划,进行弹体增药量测试,以及弹芯直径的放大测试,我们用成百上千次实验,摸索一个合适的配比出来。”

    “让金属二厂,开始生产均质装甲靶子吧!”

    按照最初的计划,这发炮弹的长度,不是现在的一米三二,而是惊人的一米四五,也就是理论计算中这根炮管可以承受的极限膛压装药量,但是为了确保安全,所以前期的时间不会搞的这么刺激。

    另外王烨也清楚,现如今这门实验炮,能达到这个炮口初速度,和它的小直径弹芯、弹芯和三瓣式弹托整体较低的重量、以及大口径的装药量有关。

    某种意义上来说,现在的这门炮是真正的完全体,但是因为技术,它只是验证状态,而后续为了达到实战水平,受制于现如今的材料和制造工艺,弹芯的直径肯定会是继续增加的,-->>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