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此大败,残余的国势便丧失了个干净,因而出现了“权臣弑君、国家裂开”的局面。
新夏对此一点也不在乎。
夏文王只是冷漠的下令:
要严格把控新夏南部的边境,防止身毒蛮夷进入,污染了新夏的水土。
这些家伙要乱,
也得安分的待在自家的粪坑里,而不能钻出来恶心新夏的君子!
防守的将士们得到他的特许,是可以用武力,去驱逐那些企图翻越国境之人的。
新君继位,承袭了文王的政策,也很排斥身毒蛮夷。
但是三年前,南边的割据小王国突然宣布尊婆罗门为国教,大力打击沙门,摧毁了比丘们居住的寺庙。
为了逃避这样的迫害,
有一些比丘沿着新夏漫长的南部边境线行走,最后找到了一处漏洞,偷渡到了新夏国中,并且想尽办法,见到了夏王。
而那几个比丘之中,有一名了解新夏文化的。
他面对不耐烦,就要下令将这群蛮夷推出午门斩首的夏王,只是俯首说:
“我教之法,可以通于幽冥,为先王祈祷,可使之升入极乐世界。”
“愿为先王日夜做法事,诵念经文,以得升天之乐,圆满大王您的孝心。”
夏王听了,便沉思起来。
他对沙门之学,是有些了解的,知道他们所宣称的“轮回”是什么东西。
夏王不是很信这个,
但人心终究有柔软之处——
如果轮回幽冥真的存在,
那他的父亲在那边,又会过得如何呢?
他担忧这样的事情,想起了自己的亲人。
于是,
夏王最终被那名比丘说服,接纳了一部分沙门中人来到新夏避难,还允许他们进入先王宗庙,为新夏历代先君进行各种祷告祈福。
秦国的使者听了这样的缘由,虽然感念夏王的孝心,却也忍不住说:
“宗庙是何等神圣的地方,允许外教过来,会不会玷污了它呢?”
朋友就叹息了一声,“谁让当年的那位比丘口舌敏锐呢?”
“大王事后反应过来,却也不能随意收回命令了。”
朝令夕改,
这不是一个合格君主该做的事。
何况一些比丘而已,
放过就放过吧!
但使者还在警惕,“域外蛮夷的宗教,总是蛊惑人心的!”
“秦赵都继承了颛顼的血脉,怎么能不对此多加防备呢?”
他的语气有些尖锐,面上也似有回忆,露出几分怒气。
朋友好奇他的反应,
于是使者转头,对朋友说起了嬴秦立国以来,曾经遇到过的类似之事——
域外的蛮夷们总是很让君子们难以理解。
相较于将“实用”刻入骨血中的诸夏君子,域外之人对“拜神”这件事,大多有着狂热的喜爱和追求。
遇到难题了怎么办?
拜拜神就好了!
至于最后问题没有解决?
那只能说是拜神之时,磕的头还不够多,献上的祭品还不够丰厚。
至于自己没有努力动手,尝试解决过难题?
拜托,
我已经很虔诚的拜过神了,
凭什么还要如此辛苦了?
而这种情况,
越是偏僻荒凉之处,便越是常见,僧侣祭祀的地位也便更加崇高。
所以,
当嬴秦摧毁那个名为“科尔基斯”的邦国时,那里的祭祀们一点也不觉得惊恐。
他们甚至还理直气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