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七百五十八章:“片言片纸,远胜十万之师!”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它有着由上而下,居于主动的地位,也意味着受“抚”者对施“抚”者的臣服。

    施“抚”者与受“抚”者在地位上有高下之分。

    一如唐朝对周边国家可以用抚。

    但宋朝对周边国家只能用和。

    “这抚就如同剿一样,是帝王们交并轮番使用的两种重要手段。”

    朱棣对着朱瞻基道:

    “一般说来,可战而胜之时用剿,战而不能胜时则用抚。”

    “用剿时命将出兵,讨而伐之。”

    “用抚时往往换马,诿过于主管官员,实为替罪羊,另宣皇帝新恩,以能循归常态。”

    “纵观历史,剿与抚都有诸多的实例和经验,道光也知详用通。”

    “这点其实你爹最懂。”

    朱棣不知想到什么,突然笑道:

    “按照儒家的理论,皇帝是天下共主,对于负屈的外藩理应为之申冤,方显得大公至正。”

    “按照此时清朝的观感,英国本属化外,若非问鼎中原而一时难以剿灭,作一些迁就,宣示一下大皇帝的浩荡皇“恩”,也不失为是一种恰当的解决方法。”

    “由此可见,道光此时主抚,依然是从祖法祖制为根据。”

    朱瞻基皱着眉头,环抱双臂道:

    “但这都是道光的一厢情愿。”

    “那些英国人是要中国伏降,道光却要英国人就抚……这……”

    朱棣掸了掸落在身上的枯叶,淡然道:

    “这般看来实属荒谬,然决定抚计和执行抚策的道光和琦善,却感到道顺理合。”

    “所以啊,这事还没完呢。”

    “因为英国人要的可不是什么抚啊。”

    ……

    十一月六日11月29日,琦善抵达广州。

    同日,懿律因病辞职回国,英国全权代表由义律接任,侵华远征军总司令由伯麦接替。

    琦善在赴粤途中就扬言:“现在办理夷务,在柔远不在威远。”

    “英夷强横,非中国可能敌”

    到广州后,力反林则徐所为:遣散水勇、拆除海防工事,裁减兵船,罢斥抗英有功将领,视广东人民为“奸逆”。

    随后与英国谈判。

    ……

    天幕上。

    英国人与清朝官员对面而坐。

    一名翻译对着官员附耳小声道:

    “大人,这条约与先前的《致中国宰相书》不符啊。”

    官员面上不动声色,只是开口道:

    “详细无误的讲来。”

    翻译拿起桌子上的纸张,瞥了一眼对面的英国人,竖纸遮挡视线,指着上面的文字对官员道:

    “第一,他们要求我们开放广州、厦门、福州、上海、宁波为通商口岸。”

    “第二,英国政府可在各通商口岸派驻官员,与大清官员直接接触。”

    “第三,割让沿海岛屿。”

    “第四,赔偿被焚鸦片。”

    “第五,要我们废除行商制度,并赔偿商欠。”

    “第六,赔偿军费。”

    “第七,未付清的赔款以年利百分之五计息。”

    “第八,条约为陛下批准后,他们解除对沿海的封锁。而赔款全部付清后,他们才会撤离。”

    “第九,条约用英文和中文书写,一式两份,文义解释以英文为主。”

    “第十,条约在规定期限内由双方君主批准。”

    “大人,这第一、七、八、九、十条均为《致中国宰相书》中所无啊。”

    ……

    琦善在交涉之始,便予以同意赔偿烟价五百万两,而对英方的其他要-->>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