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七百四十一章:乾隆功绩·天下秩序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br>     “历经千年,至明清,周边小国纷纷臣服,天朝上国心态已成,再难平等看待其他国家。”

    “然,国与人同。”

    魏征看着认真倾身听讲的李世民,沉声道:

    “人皆不喜趾高气扬之辈。”

    “国也不喜恃强凌弱之辈。”

    李世民忍不住打断魏征的话,开口道:

    “魏卿所言甚是,但天幕彰显未来。”

    “朕辅助小邦而不得受益。”

    “此又如何破之?”

    魏征微微一笑,轻声道:

    “只是颜面相同,以礼相待而已。”

    “非以实事助之。”

    “就算助之……也要拿回收益。”

    一旁的房玄龄几人听到魏征此言,皆侧目相视,迟疑道:

    “魏侍中……这有点儿巧言令色了吧。”

    魏征挺直身板,大方回答道:

    “诸卿实言相告于我,尔等不喜巧言令色之辈。”

    “但心中真就曾为有过一丝欲听软言柔语之意吗?”

    魏征一段话直接把李世民和房玄龄等人干沉默了。

    怎么可能没想过呢?

    他们目光悠悠的看着魏政……

    但这不是有你吗……

    话说他怎么突然变了性了?

    房玄龄与杜如晦对视一眼。

    心中有了一丝了然,随后齐声道:

    “魏侍中此言有理。”

    而有一些人则还在嘟囔着有辱斯文。

    李世民瞥了一眼那些人,波澜不惊。

    魏征则再次默默不语

    ……

    当准噶尔完全平定后,乾隆重新调整对俄关系,要求俄国应遵守“朝贡礼”的规范,并透过关闭边市,迫使俄国签订新的《恰克图条约附款》

    坚持中国尊于俄国,不再允许俄国的正式使团赴京谈判,销毁雍正朝两次遣使俄国报聘的官方纪录,掩盖康熙、雍正皇帝曾视俄国为敌体,待以客礼的事实。

    从乾隆朝对俄政策的转变,可知清朝不再承认有“敌体”的存在,也摒弃了讲求对等位阶的“客礼”

    不再是“客礼”与“朝贡礼”并存的弹性路线。

    当有外洋国家遣使来华,清朝便采取“朝贡礼”的方案,要求这些国家进表文、贡方物,将其使者视为贡使。

    试着让这些国家接受“朝贡国”的政治身份,成为清朝皇帝的“外臣”。

    但当清朝鞭长莫及、无法强迫这些外洋国家称臣、进表、纳贡时,便将这些国家视为不受天子教化的“外夷”,断绝与这些国家的政治关系,不再设法将之变为属藩。

    只允许通商关系,将之归入“互市国”的行列,并借互市制度。

    作为“朝贡礼”的补充方案,回避外洋诸国是否称臣的难题,为不受“宾礼”约束的国家预留转圜的空间。

    这样便不须改动宾礼体制,也将外洋之国归入“天下秩序”之中,解决了“天下秩序”在实施上的缺憾。

    评价A级·得四分

    ……

    {难怪……所以从宾礼体制的改动上可以看出,为什么乾隆坚持英国使者马戛尔尼必须行三跪九叩礼。}

    {因为其根本理由不是虚荣的面子问题,而是事关乾隆对“天下秩序”的政治理想与体制设计。}

    {……这人真他妈是个天生的皇帝精……}

    {从未如此体会过一个抽象概念能能这么具体!}

    {他简直就是政治本治!}

    {……有时候历史真的说不准,千百年里最把政治玩出花活的皇帝,偏偏碰上了最需要机制改革的时代……}

    {此时的英国国王叫乔-->>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