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七百二十九章:千疮百孔的盛世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大清·乾隆时期

    “一派胡言!”

    乾隆拍案怒喝,紧绷的表情使得胡须也跟着摆动。

    “天下万民皆有衣食!”

    “说什么盛极而衰?!荒谬!”

    “朕难道是唐明皇那样的人物吗!”

    身边几人低头不语,唯有和珅小心翼翼道:

    “万岁爷一举一动皆是为国为民。”

    “看天幕所言,完全是底下的士绅欺上瞒下,不遵圣令,这怎么能怪万岁爷身上呢?”

    “真是毫无道理!”

    几人斜瞥了一眼和珅,依然没说话。

    乾隆看了眼和珅,又看了其他几人,忍不住冷哼一声。

    “是啊,就像这忠与奸,有人说自己是忠臣却与国无用。”

    “有人指责他人是奸臣,却能治国安民。”

    “谁忠谁奸,就在朕眼皮子底下。”

    永琰闻言也看向其余几人。

    他感觉这一幕有哪里不太对劲儿,又一时没想通。

    乾隆看着永琰懵懂的样子一阵心烦。

    “一个个的,毫无眼力!”

    他指着众人鼻子骂道:

    “不知道去寻纸笔把要发生的事都记下来吗!”

    “还要朕请你们吗?!”

    众人立刻起身向门外走去。

    乾隆脸色铁青的看着他们的背影,又看向天幕。

    “朕倒要看看,朕哪错了!”

    ……

    康乾时期,一方面封建政治、经济还在继续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空前巩固。

    另一方面,在封建社会固有规律的支配下,这一时期,特别是乾隆中期以后,各种社会矛盾日趋尖锐。

    其主要表现在人口的激增形成了巨大的社会压力。

    土地兼并加剧和高利贷盘剥,给百姓带来极大痛苦。

    政治腐败和财政的严重拮据,百姓负担加重。

    大兴文字狱和大规模禁毁图书,钳制人民的言论思想。

    乾隆中期以后的一系列各族百姓起义,就是这些社会矛盾的总爆发。

    ……

    炎汉·光武帝时期

    刘秀看着这四条总结心生感慨。

    “这四条……都是亡国之因啊。”

    刘庄捧着脸坐在阴丽华身边,嘟囔着。

    “文字狱?我们可没有啊。”

    刘秀揣着袖子笑道:

    “这三个字用的有意思,文字之狱。”

    “你觉得秦始皇禁六国史书算不算文字狱?”

    刘庄愣了一下。

    刘秀继续笑道:

    “你觉得,党锢算不算文字狱?”

    “你觉得避讳是不是文字狱?”

    “历朝历代皆有限制言路之事,这不奇怪。”

    说着刘秀又看向天幕,轻声道:

    “你要想的是,历朝历代都钳民愚民,为什么就清朝会被天幕与后人指责。”

    刘庄突然回想起天幕所说过的一些事。

    “清朝上层知道外面的发展,却不允许百姓接触?”

    刘秀收敛了笑意,叹声道:

    “庄儿,如果有选择,父母只会给儿女选一条康庄大道的。”

    “也许儿女不喜欢,也会有埋怨。”

    “但到百年之后,儿女会理解。”

    “这就是父母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我前汉历代君王,或以民为子,或以国为子。” -->>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