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六百八十六章:福临:向“吾父”发起叛逆!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早晚还得打。”

    李渊往嘴里扔了颗榛子仁。

    “不过这小子倒有几分有为模样。”

    “就是这路数不太对。”

    李建成摸着圆滚滚的肚子,他可是喝了不少茶,打着嗝道:

    “异族入主中原都是这样的。”

    “最起码一开始都是这样的。”

    “也许后面会有魏孝文帝那样的人物吧。”

    “反正汉化是不可避免的。”

    “他们又没有文字,人数还少。

    “同化是一定的,无非早晚的事。”

    李世民则叹息道:

    “就怕他们好的不学,坏的学尽。”

    “明朝那个制度对皇权的加持实在是太大了。”

    李渊与李建成一时沉默了。

    集中皇权集中出这么个怪物,他们也没想到。

    前面历朝怎么也会有什么藩王啊,外戚啊,宦官权臣什么的来救一救。

    虽然权利被夺走一部分,但好歹也缓了一口气,中间也能兴盛兴盛。

    大明就太别扭了。

    以大明观大清,也好不到哪里去。

    李渊突然道:

    “崇祯还是应该跟女真和谈的。”

    ……

    民生经济:经过明末清初的长期动乱,社会经济遭到了异常严重的破坏。

    顺治年间,各省人民流亡,屋宇倾圮,田野荒芜,到处是一派残破景象。

    直隶南部,“一望极目,田地荒凉;四顾郊原,社灶烟冷”

    山东“地土荒芜,有一户之中只存一二人,十亩之田止种一二亩者”

    河南“自明季以来,兵火相仍,郡邑丘墟,土田荆棘,户口减耗”

    陕西、甘肃一带,“寇乱数十年,民化青燐,田鞠茂草,盖无处不有荒田,无户不有绝丁”。

    山西“逃亡最多,而庐舍丘墟,田土荒废”

    江南、浙江屡经变乱,“男妇罹于杀掠,庐舍遭于焚毁”,“桑柘之木伐以为薪,养蚕之人与食俱竭,而丝与杼皆废矣”

    江西万历六年1578原额人民五百一十五万三千零五口,田土四十万一千一百五十一顷。

    到顺治十三年,“杀戮、逃亡人丁七十余万口,拋荒田土一十七万余顷”

    湖南、四川、两广地方,“弥望千里,绝无人烟”

    “成都、重庆、叙州、马湖各属人民,仅存十百”

    ……

    大汉。

    “唉……”

    刘邦这酒算是喝不下去了。

    “苦啊……”

    王朝末年,最苦的就是百姓了。

    吕雉则双目无神的盯着虚空一处。

    虽说早年间也是大户人家,但后面颠沛流离也见了不少累累白骨。

    她深知,寥寥几语根本不能尽述那些惨状的万分之一。

    不直面应对,终究是不深入心扉。

    “但望这清朝皇帝,不似元朝皇帝一般吧。”

    刘邦轻哼一声。

    “人丁地土乃财赋根本。”

    “无地则无民,无民则无赋。”

    “赋税是整个中枢的活源,没有足够的赋税,就不能维持一个政权的正常存在。”

    “所以哪怕是为了保证赋税收入,稳定统治秩序,清初皇帝也要采取种种措施,招集流民,开垦荒地。”

    “其他暂时不讲。”

    “百姓最少能有十年的好日子可过。”

    刘邦抿了抿嘴,又补了一句。

    -->>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