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一百九十八章 从庙堂到江湖,海瑞又进网了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提及,那问题来了,诸位可知晓这句话说的是哪些行当吗?”

    听到张道仙的话,众人都是一愣,有几个书生倒是知晓,但声音却被议论声给盖了下来。

    “铛!”随着铜锣敲响,众人安静下来后,将众人的视线拉回来后,张道仙这才开口道:“三教便是儒、释、道三教了。”

    “前年三教之争,诸位可都不陌生吧?”话音刚落,人群中传来一阵低语,有人附和,有人期待。张道仙微微一笑,继续说道:

    “三教不表,今日我们说说这九流、五行、八作……”随着张道仙的讲述,众人顿时恍然。

    “九流,又细分为上、中、下九流。”

    “首先便是这上九流了,常言道:一流圣贤,二流仙,三流宰辅,四流官,五流种田六流商,七当八客九烧锅,”说到这里,张道仙一摆手,然后对着众人拱了拱手,道:

    “我且我说着,排序对否诸位自有公道!”

    听到他这么说,对这个排序不是很满意的不少人则是会心一笑。

    “然后是中九流,一流秀才二流医,三流丹青四流皮,五流弹唱六流金。”

    “一流高台二流吹,三流杂耍四流推,五流池子六搓背,七修八配九娼妓,是为下九流,最后则是五行八作……”

    随着张道仙的讲述,众人也恍然大悟,不少人更是暗暗的给自己在三教九流中找位子。

    看着下方众人的反应,张道仙眼底闪过一抹笑意,不出意外的话,接下来半年时间,他都要通过大大小小的仙神故事给所有人讲述这些。

    没错,这些都是上面的命令。

    若是有仔细的人一直有关注‘大明杂报’就会发现,关于三教九流,五行八作说了一遍又一遍,一些小故事编撰也是以这些行当为主。

    可惜的是,大明如今虽然盛世空前,甚至官学也已经开始普及,但毕竟时日太短,识字的人数实在是有限,最直接的还是口口相传。

    嗯,就刚洪武朝的“大诰”一样,很多刑律都是通过一个个经典的案卷编撰,宣告臣民。

    云锦楼内,众人议论纷纷,喧闹一片,张道仙更是没有闲着,不断的给众人讲解着。

    渐渐的一场说书,俨然已经成了一场朝廷国策宣传与讲解大会。

    “轰隆隆!”

    突然间,天地间陡然响起一声闷雷,继而凉风平地而起。

    闷雷声响起,惊动了酒楼内的所有人。

    凉风从门窗吹入,不一会的功夫,就见干燥的地面,迅速被豆大的雨点打湿,不一会的功夫,整个南京城便笼罩在了雨幕中。

    凉意驱散了闷热,酒楼内众人也渐渐降下了对朝廷国策的热情,开始嚷着要听说书。

    见今日效果已经达到后,张道仙也不强求,他不会指望一次就能让众人记住。

    以后的故事,他会重点讲述国策,争取做到润物细无声,渐渐的影响百姓。

    而他也相信,整个大明朝,两京一十三省,大大小小的州县,只要是有人的地方,就会有跟他一样的说书人,或是写话本为生的书生。

    将朝廷的国策,以一个又一个仙神故事传出去,传给百姓,然后再由百姓口口相传。

    张道仙失神之际,却不知晓,此刻在云锦楼大堂一角,靠窗的位置,坐着两个中年男人,此刻也在议论着国策推行一事。

    “刚峰兄,看来小阁老的国策推行,还算顺利。”说话的身形略显清瘦的灰色长衫的中年人看着对面,满脸方正的中年人开口道。

    这二人不是别人,正是海瑞与好友王用汲。

    “虽然如今官学兴办,就连一些村子上,也有衙门督办官学,但毕竟也才不到三年时间,我朝识字者还是太少。”

    “只有以这种口口相传,引起百姓兴趣的方式,才能将国策宣传下去,才会有更多的人放弃八股牢笼,选择尝试新的科举之路……”

    “小阁老严世蕃此举,深谙民心!”海瑞说话间点了点头,抬手就要习惯性的去拿起桌上的酒杯,而后又突然停下。

    他喝惯了灵酒、灵茶,吃惯了灵米、灵菜、灵禽做的饭食,这-->>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