吗?”
“……”诸如此类的问题反反复复,搞得苏录不胜其烦,发现还是当背景板更好。
苏满却很高兴,这下终于有人替自己吸引火力了。他这副拒人千里之外的做派,很大程度上,就是被七大姑八大姨们逼出来的。
于是他勉励苏录道:“你切不可自满,到书院之后更要力争上游,争取一直成为街坊们心中的明星。”
“我还明灯呢,管他们怎么想我。”苏录哭笑不得道:“出门这一趟,吓得我过年都不敢再出来了。”
“不出来也好,过了十五就开学了。你要认真温书,一日不可懈怠,别忘了自己的名次。”苏满一开口,就是老班主任了。
“是。”苏录点点头,忙顺势问道:“只是我该学什么呢?跟我爹学学开题作文?”
“不可。”‘苏老班’断然摇头道:“就像写字,第一笔写歪了,后面补救就难了。”
“哦。”苏录自然能听懂,大哥是让他别跟着老爹学作文。难道老爹的水平那么低?
“你别想岔了,二叔浸淫此道二十余载,文章功力自然深厚无比。”苏满轻咳一声,解释道:
“但是,世道已经不是二十年前的世道了。如今执文坛牛耳的李梦阳、徐祯卿等七杰,在轰轰烈烈搞复古运动,‘文必秦汉、诗必盛唐’。”
春哥儿轻叹一声,接着道:“文坛七杰和他们的拥趸又正值盛年,各省的大宗师、秋闱的主考官,全都是他们的一份子,对八股文写作的冲击可想而知。”
“明白了。”苏录恍然,原来是版本更新了,老爹还留在上一代。
“那书院里教的就是最新的吗?”他问道。
“这你只管放心,太平书院可是鹤山书院的下院。”苏满与有荣焉道。
“那鹤山书院很厉害吗?”苏泰闷声问道,这也是苏录想问的。
“你们连鹤山书院都不知道?也太孤陋寡闻了吧。”春哥儿一脸难以置信,为两个无知的弟弟讲解道:
“鹤山书院是由南宋的理学大家——鹤山先生魏了翁所创,他在自己的家乡蒲江,和宦游任所荆州、泸州、苏州,共建了四所鹤山书院。”
苏满说完反问道:“四所书院同气连枝、互通有无,你说还有什么是他们不知道的?”
“哦哦。”苏录点点头,佩服道:“大哥能去那里深造,真是太厉害了。”
“我这不算什么深造,只能说是考前突击一下。”苏满摇摇头,羡慕道:“但从你们这届开始,若能一直名列前茅,第三年就可以真的去鹤山书院深造了。”
说着他羡慕地看着苏录道:“这是山长为你们争取到的,一定要好好把握。”
“是。”苏录点头应下又问道:“那我这过年期间呢?”
“继续背书习字。”大哥沉声道:“七杰排斥唐宋以来的散文,但不是单纯的排斥骈文的‘辞藻堆砌’,也反对宋代理学散文的‘理胜于文’。”
“那他们喜欢什么文风?”苏录问道。
“他们推崇秦汉文章的‘有法而无法’……既有内在规律,又不拘泥于固定格式。”大哥为他讲解道:“所以我才会让你继续背《四书》,因为那就是他们追求的风格。如果学有余力,可以再读点墨子和韩非子的书,但估计你找不到的。”
“是。”苏录点点头。在二郎滩,书籍实在太匮乏了。
“不过我有。”却听苏满大喘气道。
“大哥……”苏录一阵无奈,说人话会被判刑吗?
“书院藏书丰富,学生可以借阅,我就利用闲暇手抄了一点,回去拿给你,凑合着看看吧。”苏满又道。
“好嘞,多谢大哥……”苏录顿时笑逐颜开。唉,什么人话不人话的,办人事儿就行。
~~
说话间,哥仨来到了河滩码头。
他们是来接大伯娘的。
苏录早饭时,听说大伯娘要回来过年,还错愕了一下。他记得小叔是冬月二十结的婚,廿二出发去县城的。今天才腊月十七,还不到一个月呢,大伯娘来回折腾啥劲?
不过长辈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