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九十九章:圣言国策,执掌东荒,永盛大帝彻底坐不住了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一言一行都有可能成为明日朝堂之上,他人的进攻点。

所以他必须要提前铺垫好来,免得出什么事故。

“外甥明白,请舅舅放心。”

不得不说的是,这番话的确是肺腑之言,顾锦年明白,所以也没有打马虎眼了。

话说到这里。

永盛大帝看了一眼周围景色,随后缓缓开口道。

“锦年,百官请辞之事,你有何感想?”

永盛大帝开口,如此问道。

此话一说,顾锦年马上一副愤怒表情。

“该杀。”

“这群王八蛋,一个个食君禄,却不为君分忧,反而挑衅舅舅你。”

“统统该杀。”

“这帮人,不就是仗着舅舅您想当个明君,故而肆无忌惮,任意妄为?”

“不杀一杀他们的锐气,如何让他们知道,这大夏是舅舅您的?”

顾锦年开口,一番话简直是说到永盛大帝的心坎里去了。

但是永盛大帝知道,这只是单纯的好话罢了。

纯粹就是拍马屁。

所以心头是开心的,毕竟亲外甥就是亲外甥,知道心疼舅舅。

但正经话还是要说。

“行了,别在这里胡言乱语,说一下你的高见吧。”

永盛大帝开口,这种马屁话,听两句就算了,主要还是想听一听顾锦年有什么想法。

“哈?啥高见?”

顾锦年望着永盛大帝,如此问道。

“别装糊涂,你脑子的确灵活,跟咱们李家人一般,既然有想法就说,少在这里装。”

永盛大帝直接开口,让顾锦年说出内心想法。

如今。

朝堂之上,百官罢黜之事,闹的十分僵硬,永盛大帝心里也清楚,真闹下去,是会出大事,但如果让自己退一步,他死活不愿意。

但让百官退一步,他也看得出来,这帮人也不会退的。

毕竟一旦退了,大夏这帮文人必然会把他们骂的狗血淋头,文人最在乎的不就是名声吗?

这些当官的也在乎,对他们而言,进退都不行。

而对自己这位皇帝而言,进退也都不行。

所以他真的很想听一听,顾锦年有什么见解,当然他并不抱太大希望,只是觉得顾锦年才华横溢,说不定能给自己一点思路。

至于顾锦年。

看着自己老舅这般询问,也就没有继续藏藏掖掖了。

“既然如此,若谈论政事,外甥就以学生自称吧。”

顾锦年开口,谈论到政事,顾锦年一定要来上这么一句。

虽然这句话感觉没什么意义,可却藏着大学问。

说的好,你夸我两句,我是学生还是你外甥都无所谓。

说的不好,我只是天子门生,不是你外甥,你可以对我有意见,但你不能对你外甥有意见,而且是你让我说的。

拿捏的刚刚好。

“说,别废话了。”

永盛大帝被顾锦年气笑了,这家伙怎么感觉时时刻刻防备着自己一样,太在乎君臣之意了。

不过他明白这是一件好事。

古今往来,有多少权贵王侯,就是死在随意上。

总觉得自己当年立下汗马功劳,也总觉得皇帝还是当年那个好兄弟。

“圣上。”

“学生认为,治大国,若烹小鲜。”

顾锦年也不开玩笑了,神色无比严肃道。

这是他的想法。

“哦?”

“何意?”

永盛大帝听到这话,顿时来了兴趣。

把治国当做烹小鲜?这还真是头一回听啊。

有点意思。

“陛下,大夏王朝,人口极多,一郡,一府,一县,哪怕是一个村,当中的势力都是错综复杂,深不见底。”

“朝堂为中央集权之地,管理天下,每一道旨意,都无比沉重。”

“就好比年年各地都会进贡美食于陛下,倘若陛下喜欢某一种果类,看似是一件小事,但朝堂官员为了孝敬陛下,必然会下令当地,种植此等果类。”

“并且因是贡品,层层选拔,可能进贡而来不过是一百来颗,但每一颗极有可能是从数万枚果中挑选而出。”

“如此,朝廷想要办事,就决不可大刀阔斧,必须如同烹饪小鲜,须徐徐展开,讲究的便是温水之道,潜移默化之下,慢慢更改,用十年,二十年,甚至三十年的时间彻底完善。”

“这样一来,才不会引来反噬,亦或者是说即便是引来反噬,也可虽是调控。” >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