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三百二十二章:孰攻孰守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刘文秀和艾能奇也能调动。只是两人都是新军中的新人,把冯双礼的神策军当炮灰这种做法,二人是万万不敢的。

“明军在山东东部的攻势凌厉,现在已经占领了青州府、登州府和莱州府三座府城。”多尔衮环视帐内诸将沉声问道,“明军还扬言要收复京师,诸位怎么看?”

要不是孔有德在运河沿岸防守得力,山东战局早就崩溃了。

短时间内连失三府,这对多尔衮的打击极大。

这打击并不仅仅只是军事上的打击,开展以来,青州和登莱三地的兵力非常少,清军的损失也说不上大。

只是失去了这三个府,对多尔衮在政治上的打击极大。

此时朝中已经有不少风言风语,将山清军这次南下失利的帽子全部扣在了他多尔衮一个人头上。

当然,这次南下确实是多尔衮一手策划,多尔衮确实应该负主要责任。

只是多尔衮也是不得已而为之,满清的财政已经濒临崩溃。多尔衮要是不南下劫掠,满清也坚持不了多久。

多尔衮现在已经在考虑他是不是应该回京师城坐镇,以稳住大清的大后方。

“明军不过是虚张声势罢了。”孔有德倒是看的通透。

和李定国当了这么久的对手,孔有德对李定国的了解远比多尔衮要深。

李定国用兵素来谨慎沉稳,绝不会如此激进。

会不会是南边那位的意思?也不可能,南边那位孔有德了解的不多。

不过能收拾明朝这副烂摊子,并支撑到今天这副局面,说他是一代雄主也不为过。

崇祯朝时期的明朝烂成什么样子,孔有德心理还是有数的。

南边那位不至于这么不理智,在这个时候北伐收复京师。

京师城可不比其他城池,有大量满蒙八旗驻防,以京师城之高大坚固厚实,没有十万的北伐军队,休想收复京师。

明朝新军倒也拿得出十万人,但李定国现在肯定拿不出十万人。

更何况明军一旦北伐,目标还是京师,多铎和阿济格乃至其他地方的清军也会不计代价地回援京师城。

总的来说,就算收复京师,对于明朝而言现在时机还远远不成熟。

这么大的事情,孔有德也不认为明军方面会临时起意。

明朝新军的打法非常依赖后勤,就算明朝新军做好了北伐的准备,但后勤没有跟上,一切都是无稽之谈。

孔有德非常耐心地跟多尔衮分析了一番明军绝无可能真正北伐收复京师城的原因。

在场的满清高层将领也深以为然,倒不是说他们同意孔有德的这番分析。更多的原则则是他们更愿意相信孔有德的这个说法,明军无意北伐,更合他们的心意。

既然明军无意北伐,那是不是可以调兵收复刚刚被明军占领的青州府和登州府以及莱州府?

这是多尔衮的想法,山东对大清的作用,多尔衮心里再清楚不过。多尔衮不想丢掉山东的这三个府。

这三个府一丢,日后和明军交战,大清将处于非常不利的局面之中。

孔有德一时语塞,收?拿什么收?

老子的精锐都让你调到河南去了。

相较于山战场明攻清守,河南战场此时则是清攻明守。

满洲上三旗的援兵抵达之后,多铎和阿济格的兵力空前雄厚。

不仅如此,多铎和阿济格现在还有吴三桂的关宁军,尚可喜和耿仲明的绿营可供使用。

由于双方实力悬殊,双方稍一接触,冯双礼就将兵力收缩回了南阳府城。

“他娘的,黄得功这厮不会还想坐观吧,到现在也不见虎贲军的先头部队。”

冯双礼现在对黄得功可谓是望眼欲穿,内心十分胶着。

南阳城的守军刚刚击退了清军的一波进攻,伤亡两百余人。

伤亡虽然不大,但是架不住清军人多。清军要是再多来几轮车轮战,冯双礼不一定顶得住。

冯双礼展开千里镜,他娘的,果然不出所料,城下死的基本都是绿营的炮灰,要么就是连绿营都算不上的明朝降卒。

和这些人互换伤亡,冯双礼觉得血亏,一点也不值当。

“新军兵力不足,让民兵上来协助新军将士守城吧。”堵胤锡说道,“这样也能减轻新军弟兄的压力。”

包围南阳城的清军具体有多少堵胤锡不得而知,但肯定是南阳城新军的数倍有余

南阳城现在的新军不过八个营,八千余人,就这还已经是豫南、湖广地区兵力最雄厚的城池了。

弘光二年起,朝廷允许各地编练民兵以减轻新军的压力,但对民兵的训练有着严格的要求,必须由新军哨一级以上的军事主官以及指导员政委负责训练。

至于武器方面,更是只能使用新军淘汰下来的武器,禁止使用现役武器,对民兵的规模也有着非常严格的限制和管理。

民兵还是归各地的新军所管辖,民兵虽然不吃饷,但也-->>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