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若能带这这批移民在马六甲扎根,这些移民以及他们的后代都会永远记着你。就像台湾的汉民至今都记着颜思齐一样,你这是开疆扩土之功,岂是区区战功能够相提并论的?
你说的没错,孤这一碗水师没有端平,论军功战绩。李国志和王远乃至施大瑄施琅父子,哪个不比你蒋二蛋强?这么好的机会怎么偏偏落到你蒋二蛋头上了?”
“谢闽王成全!”
蒋二蛋被朱琳泽的这一席话说的心潮澎湃,感激涕零。
是啊,假若这些移民在马六甲成功立足,他在百年之后享受的不仅仅只是自己子孙的香火,更是这些千千万万移民的香火。
“除了索尔将军和他的两百多个雇佣兵,三营的海军陆战队也全部调给南洋舰队,全军上下最好的铳炮和火药也都调给你们。”朱琳泽对蒋二蛋说道,“孤就一个邀请,扫平阻挠我大明开疆马六甲的一切障碍!”
“属下遵命!”
蒋二蛋单膝点地,抱拳领命。
朱琳泽上前郑重地对蒋二蛋说道:“孤的子民,交给你了,务必保护好他们让他们在马六甲活下来。”
一直忙得不可开交的尹旷抓起袖子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珠,整理好仪容之后来见朱琳泽。
“闽王,移民们听说闽王来此,感念闽王给了他们一条生路,想要拜一拜闽王,以表谢意。”尹旷说道。
朱琳泽登上高处,耳边传来移民们山呼海啸一般的万岁之声。
跟随朱琳泽一起前来的这些官员们都感到十分的尴尬,朱琳泽虽有皇帝之实,但还尚未有皇帝之名。
一些心思活络的官员现在甚至直接考虑起了,什么时候向闽王劝进的事情。
以闽王现在的威望,距离称帝也仅仅只是一步之遥的事情。
“无论你们走到哪里,我大明朝都是你们坚实的后盾。”
“无论你们走到哪里,你们都是我大明朝的子民。”
.......
朱琳泽目送着移民们在移民官以及船员们的组织下一个个登上了远去的舰船,这才转身离开,打道回府。
“闽王,这是今年参加殿试的士子名单。”
沈廷扬将今年参加殿试的士子名单交给朱琳泽过目,朱琳泽并不着急看这份殿试名单。
按照往年的规矩,正常殿试是在开春就已经举行,只是那时候朱琳泽出征在外。
虽然朱由崧在南京,但朱由崧毕竟只是一个傀儡。多数朝臣还是觉得等闽王南征闽粤凯旋归来之时,再举行殿试比较合适。
科举制的存在有其合理之处,虽然从隋到明,时至今日,科举制已经弊端重重。
但朱琳泽还不至于愚蠢到废除科举,在科举上动刀。
朱琳泽虽然在各地提倡兴办中小学堂,在南京办大学堂,各省开设大学堂的提议也提上了日程。但朱琳泽从未想过要拿科举动到。
一旦动了科举,那就是动了朝廷的根基,失去全天下读书人的支持。这点觉悟朱琳泽还是有的。
科举在天下读书人心中是神圣的,饶是思想比较开放的陆闻达,也非常重视科举功名,一直为自己的举人功名感到自卑。
哪怕是在一群进士都要讨好他的情况下,他还是很羡慕那群进士的功名。
“择个良辰吉日,孤和圣上一同考校一番这些举子。”朱琳泽说道。
得到了满意的答复后,沈廷扬点点头退下了。
“沈阁老,沈老爷的身体如何?”朱琳泽想起,这些天沈莹嘴里一直念叨着沈家老爷子,也就是他岳祖沈鄘病重的消息。
对于沈鄘,朱琳泽一直是心怀感激的,当初要是没有这位老爷子的一力撮合,沈廷扬也不会把沈莹嫁给他。
没有沈家的海船,出海开台的事情就无从谈起。
“劳闽王挂念,老爷子身体确实一日不日一日了。”沈廷扬叹息道。
“孤记得朝鲜去年送了不少参过来,挑些最好的给老爷子送去吧。”朱琳泽说道,“让太医院医术最好的太医和医学堂医术最好的教授跟着去,去给老爷子看看。”
“臣代家父谢过闽王。”
沈廷扬抹了抹眼睛说道。
“在朝堂上我是王你是臣,但在私下里,你是我岳父,老爷子是我岳祖,我是你们沈家的女婿。”朱琳泽说道,“内阁这边,马士英办事也算得利,抽空和沈妃一起回崇明看看老爷子吧,我也会找个时间过去看看。”
“只是沈妃现在有孕在身。”沈廷扬反对让沈莹冒险回崇明省亲。
沈莹初诞王子,王子还没几个月就早夭,这是沈家人永远的痛。
明眼人都能看的出来,日后闽王极有可能称帝,现在的闽王世子搞不好日后就是皇储。这让沈家人焉能不痛心?
这次沈莹好不容易怀上,沈家人又看到了希望。要是这次再出差错,沈廷扬后悔都没地哭去。
左羡梅已经诞有王长子朱琚楚,要是沈莹不能生个王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