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水师后,多尔衮回到了天津卫的行辕,着手处理今天的政务和军务。
大清这一年来的进军还算顺利,但远不能让多尔衮感到满意。
阿济格和多铎已经打败大西军,占领了四川主要地区,只要休整一阵子就能继续发兵东下,攻打大顺。
这是一个好消息,不过多尔衮也没多高兴。
多尔衮心里清楚,无论是大西和大顺都不是大清真正的对手,南明才是大清真正的敌人。
打不败南明,大清就无法一统天下,成为天下共主。
然而大清自入关以来对南明用兵最顺利的一次也就去年乘着南明在山东兵力空虚之际,乘势收复了除兖州府之外的山东诸州府。
期间多尔衮也多次催促济尔哈朗和孔有德继续率军南下,想要深入南明腹地。
只要深入南明腹地,就算不能占领其疆土,大清也能像崇祯时期一样,劫掠当地财富和人口。一来可以慢慢削弱南明的实力,而来可以用劫掠来的财富养军。
只是兖州府的南明守军太过顽强,济尔哈朗和孔有德几次南下的尝试都以失败收场。
朱琳泽在平定闽粤回师之后,更是直接整合了左良玉和黄得功的兵马,再加上高杰本来就唯朱琳泽马首是瞻。
可以说通过这次整编,朱琳泽几乎是掌握了南明所有的兵力,南明内部再无任何一股势力能和其相抗,这对大清而言可是比在战场上败于南明还要坏的消息。
多尔衮不怕汉人,但他怕团结一心的汉人。
反观大清这边,情况还不如南明乐观。
吴三桂这个奴才不是很听话,郑芝龙又是新附之人。从朝廷到民间一触即发的满汉矛盾。这些问题都让多尔衮感到非常伤脑筋,
但这些都还不是让多尔衮感到最揪心的,让多尔衮最揪心的是留守京师的八旗子弟在这短短的两三年时间内不是沉湎于京师城的温柔乡就是忙于跑马圈地。
八旗兵们床上的本事长进了不少,弓马倒是越来越生疏了。
八旗兵本来人数就不多,现在留守京师城的这些八旗兵又自甘堕落以致战力大减,长此以往对大清而言绝非幸事。八旗兵也是时候该整顿整顿了,一味地放纵下去,不出几年,满八旗将无能征善战之兵。
大清统一天下的事业尚未完成,多尔衮绝不容许八旗兵,尤其是满八旗的兵就此堕落。
八旗兵要是堕落了,大清还怎么争这个天下?
此时的四川,在清军主力的进攻下,大西军节节败退,就连成都丢了。
张献忠在和清军的作战中胜负重伤,在三个的义子的掩护下率领大西军的残余兵马向云贵方向转移。
在保宁失守后,张献忠终于低下他高傲的头颅,向朱琳泽和李自成服软,表示愿意加入抗清民族统一战线,希望李自成和朱琳泽能够出兵援助。
李自成自顾不暇,大顺剩下的一亩三分地都不一定保的住,更不用说出兵援助张献忠了。
而朱琳泽这边,在清军入川之际,山东方向面临着济尔哈朗以及孔有德部八旗兵和绿营兵攻击,他本人也忙于平定闽粤之乱,处理家务事。自然也抽不出兵力入川援助大西军。
再者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从汉中入蜀的道路都不好走,更不用说从湖广逆流入蜀了。
饶是如此,朱琳泽还是援助了大西军部分粮草军械,支援大西军抗清,并留下了少量教习教授大西军如何使用铳炮。
这是大西军在和清军作战期间唯一获得的援助,只是清军的攻势太过猛烈。大西军最终还是没有顶住清军的攻势。
张献忠自知命不久矣,在南逃途中召来三个义子和大西军的高层将领,准备布置身后之事。现在他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这支曾经跟随他南征北战的军队,他想在死前给他的这支军队找一个好的归宿。
“以前我以为,李自成攻陷京师城之后,大明朝气数已终,现在想来是我错了。”张献忠在孙可望等人的搀扶勉强起身,十分费力地说道,“明朝没有亡,此乃天意。”
“父亲好生歇息,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成都虽然丢了,但咱们这些弟兄都在,咱们去贵州去云南,我大西定能东上再起!”
孙可望早已泣不成声,哽咽着说道。
贵州和云南是他们最后的希望,只要出了平坦的四川,南边就是崇山峻岭,清军的骑兵发挥不出他们的优势。
张献忠无奈地摇了摇头,苦笑道:“为父有当皇帝的心,没有当皇帝的命。为父的身体为父清楚,为父怕是到不了四川了。”
张献忠自知自己是行将就木之人,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张献忠也看的比之前通透了。
“父亲!若是没有父亲,孩儿当初早就曝尸荒野,被野狗啃食了去。父亲放心,只要孩儿们有一口气在,就算是爬也要将父亲带到云贵。”孙可望说道。
孙可望、刘文秀、艾能奇皆出身贫苦,当初要不是张献忠认他们为义子,将他们培养成才,哪里有他们的今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