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队之后,朱琳泽现在陆军光是步兵就有十三个标,其中禁卫军八标,神策军五标,总计步兵兵员七万八千余人。
除此之外朱琳泽还有一标又三个营的炮兵,一标又两个营的骑兵。炮兵和骑兵合计一万八千六百人。
这还不包括江东、江北大营尚在编练的三个新兵标。光是正规军,朱琳泽现在就有将近十万人。
朱琳泽算了算军饷,光是嫡系部队的军饷一年就要二百五十万两。这还仅仅只是军饷,还不包括士兵们的伙食钱,装备钱,训练的弹药损耗钱,林林总总加起来,他的嫡系部队一年少说也要将近四百万两的军饷。
这还不算黄得功和高杰两部兵马的军饷,以及海军的开支。
要不是这次抄了郑芝龙的老家,查抄了郑氏这些年积攒下来的财富,朝廷现在非破产不可。
可以说从郑氏集团哪里查抄出的一千四百多万两白银,成功给朱琳泽续了一波命。
“这一年下来,光是军饷这一项,就要六百八十万两白银。”
朱琳泽在纸上写写算算,终于算出了以目前的军队规模,一年所要消耗的军饷。
就算有从郑氏集团那里查抄的一千四百万两白银打底,这笔巨款也只够他两年的军饷。
更何况朝廷的开支可不止只有军饷这一项。
“至少闽王所养的军队都是能战之军。”
陆闻达站出来如是安慰朱琳泽道。
军费高是高了点,但总比前朝征三饷养什么事都没干成,最后还成了白眼狼的辽东将门集团要强。
朱琳泽现在手头上的兵力充裕了不少,也是时候开始裁撤名存实亡的卫所了。
卫所养的兵没花朝廷什么钱粮,但朱琳泽裁撤卫所的原因并不是因为这个。
而是朱琳泽想要将这些农奴兵给解放出来,与其让他们当卫所军官的农奴,不如让他们成为自耕农,还能向朝廷贡献一点税收。
当然,这些农奴兵成为自耕农后,日子也会过的更好些。
“江西只有一个卫?福建只有八个卫?”朱琳泽让人找来各卫所的资料。
“确系如此,闽王是要裁撤卫所?猜测卫所,恐卫所军官作乱。”陆闻达说道。
“所以孤先裁江西和福建的卫所。”朱琳泽说道。
卫所也是一个庞大的利益集团,要是一下子全部猜测,确实会造成社会的动荡不安。
虽然朱琳泽现在手上有十万强军,完全有能力镇压卫所兵的叛乱,但朱琳泽还是决定一步一步地慢慢将各省的卫所兵给裁了。
之所以先拿江西和福建开刀也很简单,江西就一个卫,裁撤起来容易。
至于福建,平定靖武小朝廷时,福建的卫所兵也被灭了不少,所剩无多,而且以此借口猜测福建的卫所兵也是名正言顺。
当然还有广东的卫所兵,等新军进驻广东之后可以裁撤。最后则是裁撤浙江和南直隶的卫所兵。
“可行。”陆闻达点点头,要是这么个裁撤法,确实更为稳妥一些。
“黄将军求见。”
平定广东之后,黄得功班师回朝,向朱琳泽复命。
广东只有潮汕地区有少部分郑氏残余的杂兵,广府地区本就摇摆不定。黄得功这么快就平定广东回来,朱琳泽也不意外。
朱琳泽打算将黄得功调到河南和湖广,以增强河南、湖广两地的守备力量。
“见。”
朱琳泽同意了接见黄得功。
黄得功手里捧着将军印和虎符,进门便直挺挺跪倒在地上。
“臣有罪。”
朱琳泽不清楚黄得功这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到底想要干什么。
黄得功口中说的罪,朱琳泽也清楚,无非是南征闽粤之时,在龙岩城顿兵不前之罪。
但黄得功在后面攻打漳州、收复海澄的战役中表现的还不错,也算是功过相抵,朱琳泽也没想过要治黄得功的罪。黄得功这是唱的哪一出?
此时朱琳泽心里满腹狐疑,猜不透黄得功的心思,只是先让黄得功起来。
“黄将军,起来说话。”
“罪臣不敢。”黄得功叩首道,“罪臣听说闽王收编了左帅之军,罪臣愿告老还乡,罪臣虽有罪,但罪臣的这些兵是无辜的,也曾为朝廷立下过汗马功劳,希望闽王念其往日之功,仿左帅旧部之制,将其编入新军之中。”
朱琳泽闻言沉吟了半晌,黄得功的话他信了,但没有全信。
告老还乡不过是个托辞罢了,朱琳泽不相信黄得功愿意放下兵权。黄得功特地提到了仿左良玉旧部之制,说明他也想像左良玉的旧部一样,以温和的手法直接并入新军的体系。
“黄将军对朝廷的忠心,满朝上下,何人不知?”朱琳泽搀扶起黄得功,“眼下朝廷正值用人之际,岂能没有黄将军。”
朱琳泽让黄得功找个位置坐下,令人给黄得功上茶,心里头一面琢磨着怎么处置黄得功所部的兵马比较稳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