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见谈判无望,卡隆只得告辞,回热兰遮城将这个绝望的消息告知安东尼·范·迪门。
安东尼·范·迪门对此早有心理准备,已经做好了坚守热兰遮城的打算。
荷兰东印度公司驻守澎湖的中坚力量只有五百名东印度公司的雇员,除此之外岛上还有三千多名郑军旧部。
朱琳泽让甘辉和洪旭出面收复澎湖列岛,郑军将士见是自己的老上官前来,加上他们本来就不想为红夷卖命,只是他们的家人都在大员等地被红夷人控制,这才不得不为贼卖命。
澎湖列岛上的郑军旧部配合甘辉、洪旭里应外合,控制住了澎湖列岛上的五百名红夷兵。
朱琳泽在只复出微不足道的伤亡下便顺利收复了澎湖地区,进而直进军台南地区。
台南地区的汉人村寨听说明军来了,纷纷举旗归附,转瞬之间,偌大的台南地区只有一座小小的热兰遮城依旧在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控制之下。
朱琳泽令大军迅速包围了热兰遮城,此时的热兰遮城城内尚有两千出头的红夷兵,三千多名藩兵以两千多名汉兵。剩下的则是这些汉兵的家眷。
很快,竹堑兵工厂的24磅炮也运抵了大员地区,正在港口进行吊装。
除了24磅炮,这次兵工厂还给了朱琳泽一个大大的惊喜,那就是他们已经成功试制了32磅炮,这次也随24磅一起将刚刚试制完成的十门32磅炮运抵热兰遮城进行实战实验。
32磅炮的试制成功,对于朱琳泽而言是一个意外之喜。就目前而言,24磅炮的威力已经足够使用。
炮兵们军官们围着还在码头上进行吊装的32磅炮,对着大炮指指点点,脸上难掩欣喜之色。
“瞧把你们高兴的,这些炮太重,可不能随军。”朱琳泽给这些正在兴头上的炮兵军官们浇了一盆冷水。
32磅炮太重,除了上舰之外就只能当做固定炮台来使用。朱琳泽现在还没有能够搭载32磅炮的巨舰,最多也只能造一些安置在港口的炮台上作为岸防炮使用。
炮兵设计师庞三炮这次也随军前来,这一批的32磅炮都是试制的,并不是成熟的火炮,他不放心,还是决定过来教授炮兵如何使用这火炮。
包围热兰遮城之后,朱琳泽并不急于攻城。一来是攻城器械尚未制造完成,二来则是他打算先对热兰遮城进行炮击。
朱琳泽一面让大军包围并炮击热兰遮城,一面则是召集了当地土番,着手准备解决原住民的问题。
当地原住民最大的势力无疑是大肚王国,朱琳泽还在竹堑的时候也曾和大肚王国打过几次交道。
大肚王国虽是一王国,但那也只是徒有虚名而已。
台湾岛上的原住民发展程度非常低,所谓的大肚王国充其量也只是一个岛上比较大的部落联盟。
大肚王国的国王也只不过是一个有名无实的首领而已,并无实权。其作用最多也只是调解各部落之间的矛盾。
“台湾西部的番人大多是生番,在汉民的影响下不少番民已经学会耕作为生,只是他们缺乏耕作经验和农具,因而收成寥寥,还是要靠渔猎补贴家用。”
沈铁来见朱琳泽,朱琳泽离开竹堑之后,竹堑的民政事务都是沈铁负责。
眼下收复台湾在即,朱琳泽将台湾升级成为了一个府,归属福建管辖,并任命沈铁为台湾知府负责管理全台。
“台湾地区的汉民和番民丁口几何?”朱琳泽询问沈铁目前台湾的人口。
“竹堑地区的汉民有七万三千六百人,刚刚收复的鸡笼、淡水两地亦有两千余汉民,台南地区开发的造,汉民当有十余万众。”沈铁回答道。
竹堑和鸡笼、淡水的汉民人口有据可查,但台南地区的汉民人数他也只能根据经验估算。
朱琳泽手里倒是有郑氏提供的籍册,只是这籍册比较老旧是六年前的籍册。
郑氏为了在台湾地区收税,对台湾地区的汉民进行了登记造册。
六年前的籍册上面的数据虽然不是很靠谱,但也能作为一个参照。
六年前的崇祯十三年台南地区的汉民数量就有十万八千余人,近年虽然郑氏对台湾的开发力度减小,但仍有破产的福建农民选择移民台湾,台湾地区的人口总的趋势还是增加的。
目前台南地区的汉民人口十万出头还是有的,算上朱琳泽全力开发的竹堑以及刚刚收复的鸡笼、淡水两地的汉民,台湾地区的汉民现在也已经有近二十万人。
“根据你的估算,当地番民有多少丁口?”朱琳泽问道。
“番民飘忽不定,生番生活在深山老林之中,居无定所者甚多。”沈铁摸了摸自己的脑壳,给出了一个大概的数字,“十万人应当是有的。”
“台湾目下既是我大明疆土,这些番民亦是大明的子民。”朱琳泽说道,“熟番既然有耕作之心却不善耕作,朝廷应当给予他们帮助,派遣善耕作之汉民教授其耕作,缺少农具,竹堑那边也不缺铁,打制一些农具便宜换他们的土货,亏空的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