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觉得自己亲力亲为比较放心。
牛金星等人反对李自成涉险,但李自成心意已决,牛金星等人的反对并不能改变李自成的决定。
前番李自成让刘芳亮先行前往新野城也有投石问路的意思。
明朝方面也表示了合作的诚意,新野一战,明军也没有拿刘芳亮的左营当炮灰。他李自成欠了朱琳泽几个人情,明顺联盟之事,李自成如果不亲自前往谈判也显得大顺没有诚意。
至于牛金星等人所担心的朱琳泽使诈,李自成也有考虑过。他并不是只身前往,也不怕朱琳泽使诈。
朱琳泽要是使诈,对明朝方面也没有什么好处。再说,朱琳泽要是想置他李自成于死地,完全可以坐山观虎斗,在清军追击顺军之际就出手攻顺。
李自成亲率一万顺军精锐赶往新野,朱琳泽接见了这位历史上鼎鼎有名的农民起义领袖。
刘芳亮和辛思忠对李自成的态度非常恭敬,这种恭敬不是臣子对君王的敬畏,而更像是弟弟对长兄的尊敬。
李自成的两只眼睛非常奇怪,一只眼睛炯炯有神,而另一只眼睛则显得非常空洞。
想来传闻中李自成在崇祯十四年围攻开封时眼睛不幸被乱箭射中之事属实。
“久仰闽王之大名,不想闽王如此年轻,果然自古英雄自古出少年。”
朱琳泽身上的鱼鳞甲并非样子货,而是实打实的作战用甲胄。走起路来不时发出甲片摩擦的铮铮之声。这身盔甲少说也有近二十斤种,如果算上里面的衬甲,朱琳泽这一身行头只会更重。
身披重甲的朱琳泽行动自如,说明这位大明的亲王体质并不差,李自成看向朱琳泽麦色的皮肤。
李自成见过的明朝亲王不少,不过李自成以往所见到的明朝亲王基本上都是养尊处优,白白净净的,像朱琳泽这样身材魁梧健硕,精通兵事的亲王李自成还是头一回见。
“闯王之名,九州之内何人不知,何人不晓。”朱琳泽淡淡道。
李自成进城之后并没有前往朱琳泽的行辕,而是在城内一面走,一面观察着新野城内的情况。
见新野城内一切都井然有序,有不少粥棚正向百姓施粥,城内的百姓虽杂而多,但并没有有人要闹事的意思。李自成不禁在心中暗暗称奇,对这位明朝亲王的管理能力刮目相看。
当然,城内最壮观的景象还是用五千多名正蓝旗满洲兵头颅堆砌起来的满洲兵。
五千多满洲八旗兵首级,李自成对清作战一年多,所斩获的满八旗兵也不一定有这个数。
而这朱琳泽只一战就做到了,这样的敌人实在太可怕了。
“我大顺军若不与明朝合作,而是大军顺江而下,直捣南京,闽王该当如何啊?”
李自成没有直接谈明顺联盟事宜,而是话锋一转,旁敲侧击地问朱琳泽道。
朱琳泽非常平静地反问李自成道:“从流寇到天子的这条路上,有无数人愿追随闯王,而天子一旦变成流寇,又有多少人愿意追随闯王?要保有荆襄一隅之地,大顺就还是大顺,要没了景象,大顺军就是流寇。”
李自成细细咀嚼着朱琳泽的这番话,朱琳泽所言不无道理。从京师跟到襄阳的大顺政权班底,一路上逃的逃,散的散,降的降,最后到襄阳的队伍,只有三分之一不到。
“我大顺数十万大军都未能挡住清军的铁蹄,你明朝在豫南的兵力不过寥寥数万人,焉能挡得住数十万清军的铁蹄。”李自成缓缓说道。
虽说明顺联军取得了亘古未有的大捷,但在军事实力上清强、明顺弱的局势并未得到扭转。
“兵不在多而在精。”朱琳泽停住脚步说道,“就算不和大顺合作,我也有六成的把握抵挡住清军的攻势,要是和大顺合作,我有十成的把握挡住清军的铁蹄。
再者,清军现在的目标是顺而不是明,以我目前之军力,虽不能光复旧土,但守住残疆还是绰绰有余的。”
“两家合作未尝不可,只是天无二日,地无二主。抗清民族统一战线一旦促成,何人为盟主。”
李自成已经敏锐的察觉到,这个抗清民族统一战线,并非只有明顺两家。
清军现在已经拿下了汉中,有汉中作为跳板进军四川只是时间问题。
届时朱琳泽很可能还要拉张献忠进抗清民族统一战线。到时候谁是抗清民族统一战线的盟主,这个问题将变得非常敏感。
谁能得到这个盟主之位,日后在全天下也更有号召力。
“若以疆域之广,兵员数量论,这个盟主,我大明当仁不让。”
朱琳泽此言一出,李自成及其身边的大顺军将领皆有不悦之色。
“但这些并不能作为盟主之凭据,盟主之位,暂且搁置,眼下退清军乃是头等大事,依孤所见,能退清军者为盟主。”朱琳泽补充说道。
要想以疆域之广,和兵员数量这两条压住李自成显然不现实。朱琳泽现在不想因为抗清民族统一战线的盟主问题和李自成闹的太僵。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