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二百四十三章:黄斌卿造反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役北洋舰队击沉对方大船十艘,小船三十三艘,负伤而逃的的敌舰不计其数。自身的损失也不小,己方旗舰重伤,海蛟级战舰被击沉两艘,重创两艘,海鲨级被击沉四艘,重伤七艘,剩下的战舰多多多少都带点伤。

旗舰上,王远面色凝重的看着汇总来的战报,这样的交换比不算难看,只是北洋舰队遭此重创,不知闽王是否对这份答卷满意?

相比海洋上的艰难鏖战,弘光朝在陆地上对靖武小朝廷的进军则要顺利的很多。

冯双礼兵不血刃攻占福宁州州城后,连下宁德、罗源二城,兵锋直指福州城。

靖武小朝廷闻之大震,急忙在连江构筑起防线,以防止冯双礼进一步南下。

经过上一次的教训,冯双礼用兵谨慎了许多,进入福州府境内,尤其是攻打罗源县县城的时候,冯双礼已经感觉到了对方的兵越来越多,战斗力也越来越强。

冯双礼清楚仅凭一标闽王军难以攻占重兵戍守的福州城,他现在要做的就是巩固已经占领的地区,和左良玉部遥相呼应。

要想拿下福州城,他必须和左良玉合兵一处才有把握。

左良玉一路进军也还算顺利,除了在仙霞岭遭遇到了比较顽强的抵抗之外,建宁府境内的浦城、建阳可以说是不战而下。

就连建宁府的府城,福建行都司所在地建安也没废多少功夫就拿了下来。

在拿下建安城之后,左良玉顺江而下,兵锋直指延平城。只是在进入福建境内后,左良玉的身体状况越来越糟糕,影响了进军的速度。

最后一路就是由江西赣州入福建的黄得功,黄得功亦是连下长汀、上杭等闽西重镇,逼近漳州府的龙岩城,闽南二府为之震动。

在陆地上,靖武小朝廷可谓是三面楚歌,岌岌可危。

南京紫禁城,朝臣们正在上早朝,龙椅上空无一人,朱琳泽端坐于龙椅之侧,主持朝政。

朱由崧现在沉湎于酒色,连朝都懒得上,朝政全部由闽王负责,朱由崧上不上朝已经不重要。没有朱由崧,国家机器照样运转。

藩王监国摄政虽然有违祖制,但正如闽王所言,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再者闽王摄政也是目前弘光朝最好的选择,对百姓也宽厚,在民间素有贤名,江南的百姓对闽王摄政监国一事并无怨言。

“而今海陆两军俱已奏捷,实乃天佑我大明,臣以为应当乘胜追击,直捣伪福京,一劳永逸,彻底解决闽粤两地之动乱。”

说话的是新晋平贼将军的方国安,自北伐辽东归来,马士英昔日所倚仗的黄得功越来越倾向于闽王。马士英转而拉拢定海总兵王之仁、方安国等浙江一系的武将。

马士英还想拉拢黄斌卿,但黄斌卿并不买账。朱琳泽也清楚黄斌卿不买账的原因,黄斌卿已经和郑芝龙暗通款曲。

北洋舰队在彭嘉山海战结束后北返羊山军港之际,黄斌卿乘机偷袭北洋舰队,造反之心昭然若揭。

无奈黄斌卿的水师太过拉胯,郑芝龙就算给黄斌卿输血,又是送炮又是送船,短时间内也无法提升黄斌卿所部水师的战斗力。

黄斌卿造反归根结底是朱琳泽故意给逼出来的,朱琳泽一向冷落黄斌卿,黄斌卿的军饷也不给足数。而浙江其它总兵的军饷则是如数发放,这让黄斌卿心生不平。

与朱琳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靖武小朝廷又是给黄斌卿加官进爵,又是给黄斌卿送船送炮,送银子送美女,给的实在太多了。

黄斌卿心里也清楚舟山地近浙江,闽王海军实力强劲,在舟山公然反叛弘光朝不是明智之举,但黄斌卿还是决定搏一搏。

黄斌卿公然造反正中朱琳泽下怀,他在决定开台之时,就垂涎舟山已久。

“臣愿起兵入闽,以助冯标统攻打连江,直取伪福京。”

面对方国安的表态,朱琳泽并不急于回应,而是不动声色地观察着朝臣们的反应。

朱琳泽清楚方国安的心思,方国安见捷报频传,想跟着进福建摘取胜利的果实。

“臣愿同往!”王之仁跟着表态,表示愿意和方国安一起进兵福建。

一旁的马士英并不着急开口,他也在等朱琳泽的反应。

虽然捷报频传,朱琳泽依旧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冯双礼给他上报的捷报没有水分,但左良玉和黄得功上传朝廷的捷报水分还是很大。

左良玉和黄得功营中皆有情报局的探子,这些探子传回来的捷报和左良玉、黄得功的官方捷报在歼敌数字上差别很大,仅仅只有官方捷报的六分之一到七分之一之间。

而这些被斩获的叛军,多数还是已经放下武器的卫所兵。

相比左良玉和黄得功的捷报,朱琳泽更愿意相信军情局的探子传回来的情报。

单从歼敌战果方面考虑,功劳最大的并不是在陆地上,而是北洋水师在彭嘉山海战所斩获的郑家水师水卒。

具体的歼敌多少无从考证,但根据王远和麾下船长们的估算,此战所毙杀的郑家水师船员少说也有六七千人。<-->>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