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州地近盛京,是为盛京的最后一道屏障。
只要拿下海州,盛京的南面便再无坚城庇佑。
金州、复州、盖州几座城池由于清军疏于防备,部署的兵力十分有限,因而拿下这几座城池也不费多少气力。
但是在海州,朱琳泽碰到了钉子。
济尔哈朗得知明军入侵辽东的消息,紧急向海州增兵,加之海州提前做好了准备,海州足足打了八天也没能够打下。
朱琳泽让随军的工匠以及金州、复州、盖州等地的俘获来的工匠紧急制造了盾车、云梯等简易的武器进行攻城。
海军陆战队连续攻城两次,只是破了海州城的东门。
不过并没有什么用,海州城东门的城门虽然被攻破,但城门之后清军早已经堆砌满了沙石包,沙石包之后还有千斤坠。
想要清理掉东门城门口的沙石等物,就必须顶着城墙上清军的攻击。
就算清理掉了封堵城门的障碍物,炸开了千斤坠,进入瓮城之后,还是要面对守城清军的攻击。
海军陆战队在伤亡了百余人之后,为了及时止损,朱琳泽下令鸣金收兵。
闽王军撤回来之后,左良玉让金声桓率五千兵马,再度攻城,但效果并不大,金声桓在海州城下丢下两百余具尸体后灰溜溜地撤了回来。
海州的城池都这么坚固,这么难啃,更不用说兵力更加充裕,城池更加坚固,火炮更多的盛京城。
打不下海州,朱琳泽也无意再海州纠缠下去,既然打不下城池,我就焚毁你在城池外的庐舍和麦田。让清军今年的小麦收不上来。
不过左良玉和黄得功不这么想,他们此番前来就是来劫掠的。他们在金州、复州、海州等地,占了便宜,垂涎于海州城内清军丰厚的财帛,坚持继续攻打海州城。
金声桓败退下来之后,黄得功又重新收拢兵马准备再度攻城。
就在此时,金胜飞马来报告,侦查盛京一带的哨骑穿回来消息,有五六千兵马从盛京城内出来,驰援海州,其中有一半左右的兵马是镶蓝旗的八旗兵。
也就是说有两个甲喇的镶蓝旗八旗兵出城了。
黄得功败退回来之后,请求朱琳泽的闽王军带他们再冲一次。
朱琳泽白了黄得功一眼:“盛京的建奴,已经出动,正往海州急行军。”
逃跑是左良玉的强项,刚刚从朱琳泽这里得知清军来援,其中还有不少是八旗兵的消息,左良玉就已经开始整军。
黄得功以为清军会死守盛京,没想到盛京方面在这个时候还会派遣这么多的兵马驰援海州。
“野战非我军所长,附近无坚城要塞可守。”黄得功说道。
附近本来是有几个还算坚固的清军屯堡,不过攻打海州失利,附近的清军屯堡早就被黄得功和左良玉打了下来,付之一炬后又将这些清军屯堡夷为平地。
黄得功和左良玉有些后悔,早知道会有大批清军驰援,他们就留着这些清军屯堡了。
“撤至牛庄驿附近。”
朱琳泽拿出辽东地图,指着三岔河边上的牛庄驿说道。
“本王在那里留三哨人马,而且牛庄驿距离北洋舰队的那些海鲨级战舰也近。”
对于盛京的清军出城驰援海州,朱琳泽早就准备好了预案。
要是闽王军的陆军主力在辽东,他倒是不介意和来援海州的五六千清军在野地上碰一碰。
不过现在算上海军陆战队,正儿八经的陆上力量就两个营。
初战不利的话,黄得功和左良玉肯定会选择逃跑,他们两个要是溃逃的话,孤零零的闽王军肯定就要不可避免地成为清军主要的攻击目标。
思来想去,朱琳泽还是决定复刻在天津卫时的打法,以舰炮作为掩护,抵御骑兵步骑的进攻。
辽河两岸的滩涂也是泥泞不堪,难以行走,正好可以利用辽河两岸的淤泥地迟滞清军的进攻。
清军要是想过这片淤泥地攻打他,无论是步兵还是骑兵,速度都提不起来,只能踩着淤泥慢慢前进。清军走的慢,就意味着清军要多吃几轮闽王军的铳弹。
等伤亡差不多了,清军自然会退去。
以战舰为后盾,不仅可以就地防守,在战局不利的话也可以直接上舰撤退。辽河的流速可比天津的卫河快多了,顺流而下用不了多少时间就能够直接出辽东湾。
到了海上,清军的陆上实力再强,也使不上利器。
唯一遗憾的就是,盛京附近的清军屯堡和农田庐舍,朱琳泽只让骑兵草草焚烧打砸了一番便匆匆而返,没有对盛京附近的农业区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济尔哈朗亲自统军出了盛京,除了两个甲喇的镶蓝旗八旗兵外,他还带了同等数量的汉八旗兵马。
明军的骑兵已经渗透到盛京附近的地区进行破坏,好在盛京地区的损失并不大,只有一些农田和民舍被焚毁,清国的百姓正在紧急扑灭不断蔓延的火势,以减小损失。
但越是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