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九百六十二章 谋天算地终倾覆,机关算尽断青马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胡文璐只记得一些片段,什么徐成楚该死,兹事体大,青马桥这些字眼,就开始安排赵三刀办事。

    赵三刀连对谁下手都不知道,糊里糊涂的把事情办了。

    简而言之,知县孙奇逢被‘倍之’了,他下的命令被加倍执行了。

    胡文璐、赵三刀觉得孙奇逢既然敢下这样的命令,那就是朝里有人,有后路、后招息事宁人!

    孙奇逢觉得自己的命令只是阻拦,这师爷、缙绅、山匪还敢刺杀钦差不成?

    知县孙奇逢知道后,人都傻了,等到京营来了,乱了分寸,寻思着紧闭城门,先抗几日,找找过去的亲朋故友座师同窗,在朝中美言几句,看能不能过关。

    李如松是领着圣旨来的,他才不管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直接入城。

    城中帮会、城外山匪,都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京营来了,把他们也一锅端了。

    同样,被捕的阴氏、陈氏、孙氏等等,都跟青马桥坍塌案无关。

    但这几家没有被无罪释放,提刑千户带着两百缇骑,对他们的过往进行了严密的调查,只一旬时间,就查出了兼并田土、经营赌坊、买卖丁口、逼良为娼、截断沟渠等等十几件罪名。

    这可不是提刑千户给这几家扣帽子,这些缙绅之家,腚底下没有一个是干净的,提刑千户这个查法,天下就没有干净的缙绅。

    李如松为了防止民乱,又下了一个公文,还田。

    闲着也是闲着,京营锐卒们出动,深入乡野,把田亩按各村各乡丁口,划界还田。

    李如松有自己的打算,眼看着天变来了,万一天变更加剧烈,陛下迫不得已要对北方诸地进行军管,那京营锐卒没有一点还田经验,怎么执行陛下圣命?

    趁着这次派出镇暴,累积了一点经验。

    “孙奇逢,你为何要下令阻拦徐成楚前往武昌府?得谁授意?”李如松问起了这个案子的关键,他为何要阻拦徐成楚。

    “武昌府同知宋英廉的族弟给我写信,让我帮忙。”孙奇逢失魂落魄,他也没什么抵抗意志,有什么说什么了。

    驰道窝案七号案,工兵团营把总举报宋英廉以次充好,替换惠民药局药材牟利,把总反倒是被流放。

    “他让你帮忙,你就帮忙?”李如松被气的头晕目眩,胆子真大!

    “我也没想到京营能来啊!”

    孙奇逢一脸懊恼的说道:“我原来打算,徐御史问责起来,就把赵三刀推出去顶罪,但徐御史不问,就直接走了,我还想着如果是朝廷派了缇骑来查,我就把胡文璐、赵三刀全都推出去顶罪。”

    “结果,来的是京营。”

    孙奇逢是真的没想到,陛下会这么不讲规矩,哪怕是派缇骑来,孙奇逢也有周转的余地,这派了京营来,这彻底打乱了孙奇逢一切的安排。

    李如松沉默的看着孙奇逢,他可一点都不觉得孙奇逢可怜,孙奇逢真的是可怜的倒霉蛋,手下倍之,加倍执行导致了这一系列的意外吗?

    宁远侯世子、京营副总兵李如松认为不是。

    因为他想到了张居正总是讲的超组织现象。

    只依靠各衙门官吏的默契,以一种集体默契、集体动作,来对抗朝廷政令的行为。

    李如松非常非常厌恶文官,他在李成梁唉声叹气中长大,那时候他不理解,为何亲爹那么能打,还总是被为难,戚继光比他爹还能打,更加被为难。

    万历元年进京遴选,李如松还因为敌视,和谭纶发生了冲突。

    直到他跟着戚帅入文华殿廷议,在张居正解释之后,他才明白了,兴文匽武,也是一种超组织现象。

    这种现象真实存在,孙奇逢这个案子就是如此,陛下派出京营,绝非小题大做,而是必要措施。

    只要陛下退一步,徐成楚必死无疑,对徐成楚的刺杀只会层出不穷,陛下只有激烈反应,才能让人畏惧;

    陛下只要退一步,反腐司这个衙门等于白建,反腐大事,根本无力推行,那些乡贤缙绅因为天变做出的承诺,也会当屁放了,不会执行。

    陛下如此这般大动干戈,就没人敢打那些个鬼主意了。

-->>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