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八百九十八章 诸恶皆非恶,公义非人心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朱翊钧点头说道:“血裔认同是大明人这个集体的基础。”

    “陛下圣明。”林辅成就是这个意思,血脉上的一致,才是同为大明人的根基。

    他补充道:“比如黎牙实、伽利略这种长期居住在大明,对国朝有巨大贡献者,也可以特许以大明人身份对待。”

    “这里面要有个硬性的时间规定,比如最少要在大明呆十五年以上。”

    并不是把门关死,自古以来,任用‘鞑官’的现象就从没断过,比如汉武帝时候的托孤大臣金日磾,就是匈奴人。

    经过长期观察,确实对大明真心认可,而且像伽利略到大明先行了两年医,帮助惠民药局防治天花为大明做出贡献的人,是可以成为大明人的。

    “有理。”朱翊钧认可了林辅成的说法。

    大明正处于从国别历史转入世界历史的进程之中,在这个全球化的过程中,如何对待移民这个问题,是大明必须面对的。

    答案也是非常明显的,拒绝大规模移民,条件极为严格的同时,打击非法移民。

    林辅成为大明皇帝分享了两件八卦,让朱翊钧叹为观止。

    第一件小事,是在吕宋总督府。

    一个红毛番,用力的将一个夷人踹倒在地上,这名夷人是一名老人,而后,这个红毛番用力的对着老人的脑袋踹了十几脚,将老人踹死在了地上,但周围的夷人没有一个敢上去阻拦。

    因为吕宋以前是西属总督府,是殖民地,当地的夷人根本不敢升起任何对抗的心思,还是吕宋总督府出面,将这个红毛番抓捕归案,并且处死。

    林辅成亲自问过好多夷人对这件事的看法,他们认为是殖民者之间的战斗,和他们无关。

    林辅成不解,受害人明明是夷人,为何夷人如此的冷漠,居然把大明实现公正,认为是一种殖民者的战争。

    林辅成得到了很多的回答,但最终林辅成没有找到确切的答案,只能说人是一种动物,可以被驯化的动物。

    第二件小事,是在椰海城,一个倭奴,当街将一名夷人杀死,当街行凶的原因,仅仅是倭奴‘讨钱’没有被满足,而夷人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脖子上被扎了三刀。

    街上的夷人没有一个人出面阻拦,这还是在椰海城。

    总督府怎么可能坐视不管?案件调查清楚后,让张元勋哭笑不得,这个倭奴,居然曾是自家种植园的奴仆,因为好吃懒做,被赶出了种植园,正是这一层已经失去的身份,让夷人不敢反抗。

    张元勋将这名倭奴公开斩首,但夷人依旧不认为是公平正义得到了实现,而是天老爷惩戒不听话的家奴。

    这种总督府的乱象,让林辅成唏嘘不已。

    “诸恶皆非恶,公义非人心,总督府确实挺乱的。”朱翊钧听完了这两个小故事,由衷的说道。

    林辅成还在整理这四年时间的文稿,南洋游记还会不断的更新。

    诸恶皆非恶,公义非人心,说的是一种礼崩乐坏后的社会状态,所有的恶行不被看作是恶,所有的公义行为,却不得人心。

    邪恶不被审判,正义得不到伸张,时日稍久,就会变成这样。

    到了那个时候,统治阶级无论如何都想不明白,为何审判邪恶,公众却对案犯极为同情;为何主持了正义,反而被嗤笑为胆怯。

    公信力和凝聚力,是朝廷最有价值的无形财产,一旦损失,比财政困难,还要危险。

    大明在嘉靖年间,一年岁收不足六百万银的情况下,依旧解决了北虏和倭寇的危机,那时候欠饷是极为普遍的,但捣巢赶马的客兵们,知道朝廷不会为难他们。

    连朝廷问责,陕西总督王之诰,都会把抗旨的责任扛下来。

    平倭的将领虽然被反复为难,但将领们将捷报摔在朝廷明公的脸上时,明公们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武夫还是有些用处的,至少表面上肯定了这些武夫们的功绩。

    可是到了万历末年,辽东建奴作乱,却变成了大明的心腹大患,自从熊廷弼被传首九边之后,九边军兵,再也不愿意为大明朝拼命了。

    朝廷困难,欠了饷,欠了恩赏,军兵们可以理解,毕竟朝廷有朝廷的难处,都很难。
-->>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