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八百八十一章 读书人真的是太歹毒了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好了一点,还有各种问题,但之前发现的问题,解决了大半。

    皇帝这句做的很不错,可以让徐州知府忐忑的心放下一半了。

    “有意思,这家长里短确实有意思。”朱翊钧和窑民们聊天,有一个窑民比较大胆,直接告御状,说他家的婆娘和乡贤缙绅之家有染,他不敢问。

    本来以为是让皇帝展现圣明、主持公道的机会,缇骑专门走了一趟,确定了是这个窑民的臆想。

    实际上他家婆娘没有偷人,也不是窑民想多了,都是这妇人的婆婆在胡诌,属于是婆媳矛盾。

    这家妇人生性刚烈,而且还很有主意,这家婆婆压不住这妇人,就开始在儿子耳边胡说,窑民下井本来就累,这婆婆一直絮叨,才出现了这种疑虑。

    这件事有意思就有意思在原因上,徐州煤矿重组之后,劳动报酬就多了起来,这婆婆就寻思给这窑民换个媳妇,可是夫妻俩感情很好,这婆婆眼睛珠子一转,就想出了这么个主意来。

    缇骑做事还是很有分寸,在村里借着询问煤窑上的事儿,调查清楚后,就把结果告诉了窑民,让他好生生活。

    缇骑既然去了,自然不能空走,把游手好闲、为祸乡里的六名地痞给抓了,一个扭送到了县衙受审,剩下的五个,全都送南洋,地痞都是甩鞭子的好手,到了种植园里自然有用处。

    朱翊钧之所以留心此事,其实他就是想从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里,窥见当地人的道德习俗以及经济局势,至少徐州煤矿的问题,确实是解决了。

    “黎牙实这是什么意思?他这是连死后都不打算回泰西了吗?”朱翊钧看着手边的一本书,这本书是礼部通事黎牙实所写,要附录到《海外藩国志》中,所以要请皇帝御览。

    黎牙实在这一卷书里,梳理了下教皇国的兴衰,在里面,他把罗马教廷批评的一无是处,而且他总结罗马教廷衰弱的原因,就只有一个,那就是傲慢。

    在不到四百年前,教廷还拥有无上的权力,比如一种名叫绝罚令和禁罚令的手段,绝罚令针对个人,禁罚令针对集体。

    这种绝罚令简直是不可思议,也是教廷手中无往不利的利器,只要对某个世俗国王发布绝罚令,这位世俗国王,就会失去教籍,而这个世俗国王就会失去国民的拥戴,甚至被各封地贵族推翻。

    德意志国王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四世,就因为和教皇发生了激烈的冲突,教皇对亨利四世发布了绝罚令。

    亨利四世被广泛反对,他只能带着少数随从,冒着严寒翻越阿尔卑斯山,前往意大利北部的卡诺莎城堡,因为教皇暂时居住在这里。

    亨利四世赤着脚在冰天雪地里在城堡站立了三天,才获得了教皇的谅解,教廷撤销了绝罚令,这一天也被泰西人称之为卡诺莎之辱。

    亨利四世励精图治,打进了罗马,攻占了梵蒂冈,流放了和他冲突的教皇,亨利四世和教廷签订了《沃尔姆斯协约》,规定宗教归宗教管理,皇帝、君主授权世俗权力。

    这在黎牙实看来,有点类似于中原的绝地天通,也有点像泰西版本的卧薪尝胆,越甲三千可吞吴。

    绝罚令让亨利四世这个君王翻越阿尔卑斯山,在冰天雪地里站了三天,才获得了原谅,但亨利四世的军事行动,把世俗的权力彻底收回到了君王的手中。

    绝罚令这种手段失效之后,就是禁绝令失效。

    禁绝令是绝罚令的升级版,就是世俗领主失去了教籍,该领主治下子民同样失去教籍,起初因为畏惧死后被钉在无信者之墙上,禁绝令引发了巨大恐慌。

    后来子民和领主发现,好像没什么大不了的。

    只需要领主任命一个新的神父,婚丧嫁娶全都能进行,至于这个神父是酒鬼,还是流浪汉,都无所谓,只要他背负起罪孽,生活可以一切照旧。

    而且因为没有了裁判宗教所和宗教税之后,这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阿拉伯有句俗语:不要随意展示你的真本事,否则大家就会知道你并没有什么本事。

    一个名叫马丁·路德发表了《九十五条论纲》,新教自此诞生。

    随后经历了漫长而且复杂的斗争,嘉靖三十四年,《奥格斯堡和约》签订,确定了教随国定原则,核心是领主有权决定选择自己领地的宗教。

    最终新教在这种情-->>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