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八百七十八章 陛下朱批:先用一批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但臣工可以劝仁恕,冯保绝对不能劝仁恕。

    冯保连连摆手说道:“臣一个宦官,不火上浇油就不错了,怎么会劝仁恕?臣以为通倭的七家也一并用了妥当,南京百姓群情激奋,一些势要豪右要求公示通倭罪行。”

    “要考虑到南京百姓们的诉求,臣就是这个意思。”

    冯保都快被吓傻了,陛下怎么会觉得他一个宦官要劝仁恕呢?难道是因为平日里过于恬静,以至于陛下认为他骨子里是个士大夫?冯保反思了下自己,最近是说文人的坏话太少了,让陛下心生疑虑。

    这坏话,还是得多说多做,扮演好佞臣太监的身份。

    朱翊钧从冯保手里拿过了奏疏,点头说道:“哦,冯伴伴提醒的很对,说的有道理,先用掉这七家,再加上池州府上下官吏,嗯,这样一来,就可以了,送他们见太祖高皇帝去。”

    这次真的是用,因为公审公判公开处刑的大刑台,就在南京朝阳门外的孝陵之下,就是送这些人去见太祖高皇帝,有什么话,对太祖说去吧!

    如果太祖高皇帝不认可朱翊钧的判罚,等朱翊钧龙驭上宾,朱元璋自然会严惩。

    “首里侯陈璘五日前回到了松江府,对水师上下进行了全面的清查,发现水师军中一些将领、军兵,被这些逆党所腐化。”冯保将一本奏疏郑重的放在了陛下面前。

    皇帝南巡出发时候,陈璘先行一步回到了松江府,毕竟水师军兵多数出身东南,在内部清查的过程中,陈璘发现了一些端倪,一些军将军兵被腐化。

    朱翊钧看完了整本奏疏,有些无奈的说道:“首里侯看起来有点小题大做了,但确实有牵扯,那就异地安置吧。”

    陈璘对内的调查是非常严格的,但凡是和这622家有一点点关联的,都被清退了,主要是异地安置。

    朱翊钧说小题大做,是水师的内部清查,是有任何的经济往来,都被视为瓜葛,比如穿箭营的米面粮油,全都是采购于逆党中的某一家,这管后勤的全都被清退,一个不留。

    朱翊钧可以理解,陈璘是跟戚继光学的,他可不想政治斗争的火,烧到水师大营去,在需要做出选择的时候,陈璘绝对不会犹豫。

    瞭山陈天德从朝鲜返回了松江府,提前进行了内部审查,审查清单上的三百余人,绝大多数都是疑似,能够有实际证据坐罪的不足十人,这极个别的几个人,也是没有意识到这是陷阱。

    之所以这么少,原因也很简单,问题还是出在了江南官僚士绅身上,他们从骨子里瞧不上军兵这些丘八,哪怕是将领,江南官僚士绅也没正眼看过,他们压根就没有用心渗透,同样也很难渗透进去。

    水师的情况比朱翊钧预想的要乐观的多,戚继光军纪严格,俞大猷建立的水师,不遑多让。

    “也不知道这次先行审判这一批人,内阁会是什么意见,先生会不会劝仁恕呢?”朱翊钧比较好奇内阁的意见。

    张居正会劝仁恕吗?皇帝亲自批复的奏疏,送到了张居正的手里,即便是南巡的路上,皇帝依旧给了内阁足够的尊重。

    张居正召集了王崇古、沈鲤、张学颜三位阁臣,将陛下的朱批展示给了阁老们。

    “你们觉得如何?”张居正拿出了自己的印绶,盖在了陛下朱批的奏疏上,代表了他张居正对这个‘用’法的支持。

    “都盖章了,还问我们什么意见?”王崇古看着张居正的样子,嗤笑一声,嘀咕道:“惺惺作态,专权就专权,非要摆出一副听大家意见的样子,真的是虚伪,元辅啊,你独断专行,我们也没意见的。”

    王崇古是刑部尚书,陛下这个先行审判的方式,王崇古不太认同。

    万一有些人的罪孽没调查清楚,就杀了,错过了同党,那就太可惜了。

    “这次池州府上下官僚也在先行审判的名单之上。”张居正也不恼怒,这王崇古仗着自己老迈、有功于社稷,真的是越来越大胆了,现在都敢阴阳怪气了。

    “哦?”王崇古拿过了奏疏一看,掏出了自己的印绶,立刻盖在了上面,有些感慨的说道:“元辅果然是纲举目张,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也,好,我赞同。”

    姚光启的海带船案,陛下直接给了一个明确的答案,破坏全国一盘棋,统一大市场格局的一律按逆贼处置。

    王崇古这种前倨后恭的样子,更令人发笑-->>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