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万银,也没拿走,投资在了南衙。
可是,陆树声丝毫没有怀疑是皇帝的阴谋,而是直接两眼通红、目眦欲裂,显然是完全无法接受这样的结果。
也可以是皇帝的阴谋诡计。
“回禀陛下,罪臣致仕一直在京师,陛下尚节俭举世皆知,但陛下不会这么做,也不允许这么做,陛下同情穷民苦力,但对大明上下一视同仁,在反贼还没露出反迹之前,陛下都把他们看作是大明人,包括高拱,也包括罪臣。”陆树声沉默了片刻,实话实说。
高拱死后居然还有谥号,实在是让陆树声出乎意料之外,甚至出乎高拱的意料,陛下没有对高拱全面打到,是因为高拱说的是对的,只要说的是实话,那就不能过分为难,一如道爷不为难海瑞一样。
时间一长,陆树声理解了陛下的想法,其实也简单,关于忠诚的问题,陛下始终觉得忠于大明比终于皇帝更重要,矛盾说、公私论、阶级论,无不说明了这一点。
陆树声对当今大明皇帝是非常服气的。
十七年如一日,比磨坊里的驴还要勤勉,就这个勤政劲儿,再加上良言嘉纳,让人说话的态度,大明走什么路线,都能走得通。
那林辅成喊出了万历万历,万家皆戾,最终也就是去南洋调研种植园,而且皇帝甚至没有剥夺林辅成的官身,他一个五品格物院社学博士,在南洋简直是天大的贵人,这眼瞅着还有三个月就期满,可以回大明腹地了。
陆树声有时候在想,陛下这种圣主明君,就是要搞井田制,说不定也能成功。
“陛下要银子,何须构陷呢?”陆树声看了眼冯保叹了口气。
大明皇帝的银子,都换成黄金,放到了通和宫金库里,作为发钞的信用凭证,皇帝一点都不穷,若不是把内帑的银子都拿出去当国帑用了,内帑怎么可能穷得叮当响?
朱翊钧到时满脸笑意的号索道:“那倒也是,朕稍微暂停下驰道的修建、丁亥学制的推行,确实不缺银子。”
陆树声再俯首说道:“臣之所以立刻就相信这份名单,是因为臣知道这份名单的存在。”
张居正眉头紧锁的看了陆树声一眼,却没有说话,其实这份名单一出来的时候,张居正就想到了,陆树声当初为何会那样选择了,不由己,枉费执着。
“臣很早就从外祖母那里知道了这种止投献之风的手段,也不仅仅是学业一方面,还有田产、诗会、产业、蚕丝等原料、匠人等等。”陆树声看自己榜上有名,索性不藏着掖着了,直接告诉了皇帝。
“陛下,上海知县姚光启,他是海带大王,他的海带让大明百姓没了大脖子病,而且卖盐的同时,又卖海带,只要盐能去的地方,海带应该也能去才对。”
“这是生民之大功德,他被人叫做大功德士,可不仅仅是叫魂案一件,松江府人相信,他的功德就是正气,所以不畏叫魂邪术。”
“山东的海带迟迟进不了湖广、四川等地?甚至还要送到北京,用驰道运送到山西,再往四川、湖广运送,他为何要舍近求远?为何不直接让山东的海带在密州市舶司装船,到松江府集散,沿江而上,送到湖广四川?”
“光是长江沿途的酷吏,就能剥他一层皮,如果仅仅是抽分也就罢了,银子而已,姚光启完全可以选择和湖广、四川地方的商帮合伙做生意,让利给他们。”
“但是姚光启的海带,就是进不了湖广、四川,这不仅仅是地域性的,但凡是他的船,他连南衙地界都走不过去。”
“姚光启第一艘海带船,在池州府被截停,衙役把船家、伙计全都抓紧了大牢里,姚光启拼了命的搭救,最终船家、伙计被关了三年,被救出来的时候,已经是形容枯槁了。”
“可不仅仅文脉、生意,但凡是上了这名册,可谓是寸步难行!”
陆树声十分愤怒,皇帝陛下还以为这就是个学政上,但陆树声太清楚了,不仅仅是仕途,是生活的方方面面,可谓是寸步难行。
朱翊钧坐直了身子,收起了脸上的戏谑,面色凝重的问道:“王次辅知道自家女婿受了这等委屈吗?姚光启卖海带自己不拿一分银,就是给山东渔民找点生路,这也不行吗?”
“还有没有天理了!还有没有王法了!”
王崇古很明显嘴角抽动了下,才俯首说道:“他不是臣的女婿是舍弟王崇义的女婿,这中间隔着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