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八百六十章 连草原的牲畜都要感恩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一些野狼会趁着主人家不在,舔这些食槽。

    而现在草原上的牲畜,终于舔上盐砖了。

    食盐的匮乏,造成了绥远草场恶化,没有充足的盐分,动物会死,所以放牧人只能让牲畜繁衍,更多的牲畜,还没到出栏的时候,就已经死了,这造成了水草资源的极大浪费,最终无限的恶性循环,让草场荒漠化,日子更加辛苦。

    而山东盐砖从宣府运送到归化城,而后从归化城散向畜牧场,解决了这个恶性的循环。

    从三娘子的奏疏来看,人真的是一种很奢侈的动物,人的任何分泌物都含有盐分,唾液、汗液、排泄物等等,而且人类还拥有十分发达的汗腺系统,用盐去换取散热,解决持续运动体温升高的问题,这也是人类最原始的捕猎方式,追逐。

    但动物大多数没有汗腺,不会把宝贵的盐分,排出体外。

    三娘子在奏疏里说,小时候,她在瓦剌和林生活,那时候那边的孩子放牧,撒尿的时候,牛羊会把那一片区域,连土都吃下。

    绥远是非常适合恩情叙事的,连草原的牲畜都要感恩,没有陛下的王化,牲畜还在舔食槽、吃土补充盐分。

    朱翊钧朱批了三娘子的奏疏,写了数百字,回答了一些三娘子十分关切的问题,三娘子奏疏不仅仅是皇帝的恩情还不完,还询问羽绒的生产制造。

    经济羁縻的绳索,越是千丝万缕的勾连在一起,大明和草原才能彻底和解,密不可分。

    大明仍然不能解决批量生产的问题,羽毛和绒毛的分离实在是困难,产绒量实在是有些低迷,而且杂质很多,羽毛和绒毛混合,简单缝制的衣被,味道非常难闻,而且出羽毛的问题非常严重。

    永定毛呢厂的织娘们集思广益,发明了几种,纵横交错的绗缝技法和螺旋技法,解决了部分问题,但羽、绒分离还是一个难关。

    这个问题正在得到解决,格物院博士为了这件事头疼了好久,黄子复有一次到农学院见到了大司农徐贞明,徐贞明提出了一个解决思路,那就是农户家里的谷风车。

    谷风车在旋转的时候,产生很高的风压,打开风门就可以把杂草、秕谷等物吹出去,粮食从出口滑出。

    黄子复看到了希望,第一架铁木提绒车已经有了原型,格物院博士们还在加班加点的进行机械设计,对进毛门、风鼓、毛刷和板门加以改进,力争在年底之前,让第一台可用的提绒车量产。

    如果能将羽、绒分离,就能摆脱手工生产的效率过低,由全手工到半机械,再到全机械,一旦提绒车大规模量产,羽绒产业就会欣欣向荣。

    而第一批五百只的渡渡鸟种鸟,已经准备送往绥远,渡渡鸟不会飞,它有点胖,翅膀退化,人不养它,它自己就要灭绝了。

    渡渡鸟是先天家禽圣体。

    经过培育、食物充足、环境适宜的情况下,渡渡鸟一年可以产蛋80枚,有高繁殖能力,生长速度快、饲料转化比例高、能消化多种食物不挑食、温顺容易管理等等优点,羽、绒产量和大鹅不相上下。

    “这极乐教徒总是能整出一点让人出人意料的东西,来恶心人。”朱翊钧看完了一篇来自长崎的奏疏,一脸的嫌弃。

    极乐教构建出一个十分可怕的故事,叫做《慕光夫人》,歌颂的是爱情,是完全虚构。

    大明驻大阪湾守备千户所的一名军兵,叫郑宏,人高马大,英俊潇洒,长期驻扎在京都,和京都著名艺妓慕光夫人,相识相恋。

    这个叫郑宏的军兵,对这场婚姻并不认真,只是为了玩乐。

    而慕光夫人却深深的爱上了郑宏,两个人在京都的小屋里,度过了短暂而甜蜜的时光。

    三年后,郑宏任期满,离开了京都回到了浙江,再也没有联系过慕光夫人。

    而慕光夫人依旧忠贞的苦苦等待着郑宏的到来,并且将他们的孩子抚养起来。

    慕光夫人坚持等待着,她期盼着郑宏会回到京都来再续前缘,拒绝了许多的人的追求。

    慕光夫人最终没有等到郑宏,而是等到了一封信,由大阪湾守备千户所转交给她,内容是郑宏已经结婚,并且要带走孩子。

    慕光夫人在极度震惊和绝望之中,将孩子交给了大阪湾守备千户,并且用郑宏留下给她自保的火铳。自杀在了他们的小屋之中,留下了遗-->>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