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八百二十三章 悯畸零幼主识民疾 破陈规能臣立新章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子贵,成了李太后。

    陆炳死后,对他的反攻倒算开始了,道爷还在的时候,还能回护。

    陆炳的儿子陆绎恐惧朝野汹汹弹劾,要把大宅赠予了武清伯李伟,托庇于李伟,但还没来及做,道爷就走了,之后,没人再回护陆绎,陆家就被隆庆皇帝给抄家,平息了非议。

    这件事之后,锦衣卫便彻底一蹶不振了,连拼命护着世宗皇帝的陆家,都这等下场,给皇帝拼命,总要考虑下后果。

    在巨大的政治风波中,陆绎仍然保住了性命,也保住了世袭的安远将军和不视事儿的锦衣卫指挥使。

    这宅子兜兜转转,最后还是落到了李伟手中。

    这个宅子叫清华园,也被称之为李园、京师第一园,明清交际,大宅被焚毁,后世的清华园也是在这个宅子的遗迹上翻修出来的。

    清华园引西山泉水,汇为园中湖泊,方圆十余里皆为园林,园中楼台亭榭一应俱全,有柳堤花海盛景。

    李伟是个知道如何享受的人,他沿湖载种柳堤二十里,灵璧、太湖、锦川秀石无数,牡丹以千计,芍药以万计,说一句花海,并不夸张。

    清华园的对面还有个大宅,安化米氏的勺园,万历六年,迁徙富户入京,安化米氏次年入京,在西郊开始营造,盘下了那块地,规模不如清华园,但也是极为精致。

    朱翊钧一直想找个由头,把这两个宅子没收了建学校。

    李伟应该是看出来了皇帝的打算,皇帝少壮后,李伟再也不敢仗着自己的身份胡作非为了,再胡闹,连大宅都保不住了。

    皇帝还小的时候,主少国疑,胡闹也就罢了,皇帝已壮,李伟再为非作歹,皇帝会做什么,谁都无法阻拦。

    李太后也不行。

    山西巡抚周良寅,作为今年入朝觐见的外官,在大年三十这天,匆匆赶回了京师,不是他没有恭顺之心,故意迟到,实在是突如其来的大雪,道路受阻,嘉峪关的驰道因为结冰,耽误了时日。

    周良寅在会同馆驿沐浴更衣后,立刻前往了通和宫面圣,已经耽误了丹墀问政,再年后觐见,那就是不恭顺了。

    大年三十仍然是年前,年前觐见,还是为陛下贺岁。

    “臣周良寅拜见陛下,陛下万岁金安,臣姗姗来迟,还望陛下恕罪。”周良寅进了御书房,立刻行大礼觐见,他来的有些匆忙,呼吸都有些急促。

    紧赶慢赶,总算是赶上了。

    周良寅还是有些怕,当年他一道奏疏,既得罪了戚帅,又得罪了宁远侯李成梁,这已经不是一般的言官了。

    他也是在大宁卫、在侯于赵屁股后面种了十年的地,才有了来之不易的改过自新的机会。

    能换个活法的机会,一生能有一次,就已经是老天保佑了。

    “何罪之有,免礼免礼。”朱翊钧手虚引说道:“快坐,张大伴,拿个汤婆子来让周爱卿暖暖手,这天寒地冻的,手冻的通红,再上杯好茶来。”

    “是。”张宏见人下菜碟,这是爱卿,那就是上好的贡茶,若是陛下不喜欢的臣子,连杯马尿都不给他端。

    朱翊钧侧着身子说道:“侯于赵在京师,他年后要去浙江做巡抚,日后都是同僚,也多走动下。”

    “不要招惹宁远侯,他现在还生你的气呢,那赵南星胡说八道,刚被揍了,你让侯于赵为你美言几句,当初的梁子也就过去了,宁远侯是个大度的人,不会过分斤斤计较。”

    “这老话说得好,冤家宜解不宜结嘛。”

    赵南星和周良寅干的事儿几乎一模一样,前线拼命打仗,后面摇唇鼓舌生是非,周良寅当年被流放,是因为他是官,而赵南星只是民,处置的方式就有不同。

    有些梁子皇帝不发话,一辈子都无法和解。

    “臣遵旨。”周良寅认真的琢磨了下这段话。

    陛下对他在山西巡抚的工作是非常满意的,要不然也没好茶了;

    陛下让他和侯于赵走动,那意思他也可以进步,日后就是同僚;

    陛下让他去找侯于赵美言,这和事佬压根不是侯于赵而是陛下;

    周良寅原来是晋党,也是贱儒,他不是侯于赵,他对人情世故-->>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