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已经完全忘记了自己是个罪犯的这一事实,需要手段唤起他们的恐惧。”黎牙实补充了自己的意见。
黎牙实可是个泰西人,而且是费利佩二世遣大明的特使,作为万历年间最大的贰臣贼子黎牙实,都认为这些罪犯日子过得太好,忘记了自己被流放的事实,需要一些行动,让他们想起来。
殷正茂叹了口气,无奈的说道:“其实他们仅仅将手伸进了牙兵,也不是什么过于严重的事儿,这种勾结,只要不是过于普遍,保持一定的联系,在我看来,不是什么大问题,戚帅还是元辅的门下,而我本身也是个读书人,大明的进士,设身处地的想,异地他乡,不和最大的暴力保持良好的关系,会非常没有安全感。”
“但他们仍然不满足,居然想要陛下的赤铜,这就无论如何,不能忍受了。”
真正促使殷正茂撕破脸的,还是赤铜,这是皇帝的赤铜,是战略物资,陛下用大明的货物和宝钞来换取足够的赤铜,来调节大明的经济,让大明经济保持活力,而这些吕宋士族,用各种手段,偷了近两百万斤的赤铜走私,这就不是殷正茂可以接受的了。
至于七家贩卖阿片的士族,那早就在清算名单上了。
“疯了吗?陛下的钱也敢伸手?!”黎牙实露出了一个不敢置信的神情,皇帝那个吝啬鬼的样子,甚至是泰西人都知道,这真的是找死了。
“十七家处以鞭刑,而后沉海吧。”殷正茂将所有的卷宗、人证物证整理妥当后,做出了判决。
先挨一顿鞭子,然后拉到海上,绑上石头,直接沉海,死了干净,反正都是流放犯人,死了也没人在乎。
作为总督,殷正茂在吕宋的权力是无限大的,但他依旧整理好了所有卷宗,送到了朝廷,告诉朝廷,他为何要族诛了这十七家,不到十五岁全都送往爪哇,超过十五岁者,一律沉海。
殷正茂认为,拆门已经不能威慑了,他推陈出新,发明了新的项目,沉海。
“沉海好啊!”邓子龙拍手称快,殷正茂作为一方总督,整天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像个老好人一样,对这些士族一忍再忍,成何体统!
沉海,这才像个总督!
殷正茂选择这个时候动手,其实还有一个原因,吕宋的读书人越来越多了,感谢这些心怀不满的家伙,他们几年如一日的写文章,骂骂咧咧,这些文章传到了大明之后,大明那些穷酸书生们,终于知道吕宋读书人的待遇,开始向吕宋迁徙。
吕宋不缺读书人了,那殷正茂自然就不会再惯着他们了,沉海是早就筹划好的,借这些人的人头一用,来保证总督府的威权地位。
殷正茂是个读书人,他做事自然和读书人一样的阴狠,用人的时候,笑脸相迎,用不到的时候,就开始拉出清单来清算。
“或许有一天,连吕宋的百姓,都会骂吕宋总督国姓正茂是个残暴的刽子手,但是那又有什么关系呢,随他们骂去吧,毕竟吕宋是大明的了。”殷正茂做了最后的总结,从在广州平倭,他为了军饷,开始拆门摊派开始,他就知道,自己在笔杆子心目中就不会是个好人。
身后名,留给春秋去论断就是。
沉海那天,整个吕宋港全都是人,邓子龙宣读了这些人的罪状,而后让军兵开始执行鞭刑,在沉海之前,要每人打五十鞭,打的皮开肉绽,打的血肉模糊,才会拉到船上沉海,沉海自然要绑石头。
伽利略惊呆了,在船上,他想象中的士大夫,是品德高尚的代名词,但这些士大夫,似乎和那些坏的流脓的牧师,没有什么区别,或者说士大夫这类人,和牧师没有区别,泰西的牧师也不都是坏人,相反也有一辈子都在积德行善的牧师,只不过很少。
吕宋港极长的海岸线上,都是百姓,在执行了鞭刑后,拖着所有的案犯上船沉海时,码头上爆发出了一阵阵的欢呼声。
伽利略是个局外人,他看的更加清楚,多数的百姓,其实在看热闹,有的则是拍手称快,最兴高采烈的一群人,大概就是被敲诈勒索的受害者,而那些穿着绫罗绸缎、棉衣的士大夫们,则是满眼的恐惧,似乎想起了什么可怕的记忆,而有些士大夫则是庆幸,庆幸自己不像这帮人一样的愚蠢、不知轻重。
很有趣的体验,一切都是如此的新奇。
“那就是大明的快速帆船游龙号吗?我在泰西就听说过它的名字,但亲眼看到的时候,还是不敢相信,它真实存在。”伽利略指着天边的一艘驶来的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