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五百零三章 连棉布都不买,做什么特使!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海瑞回朝,否认徐阶有从龙之功,就是从道爷八子仅剩先帝这件事上出发的,哪有什么从龙之功,道爷膝下就那么一个,不传位给裕王,传位给谁?景王大婚多年,一个不带把的都没生出来。

    嘉靖中晚期的政治斗争的惨烈程度,可见一斑。

    燕王、汉王,都是亲叔造反,这是因为亲叔叔是长辈,而且还是第一代的亲王,在财力、武力上都有一定的造反基础,眼下陛下情况是基本都是出五服的亲戚了,真的找亲戚,就要到明宪宗了,已经一百多年了,这名分不够。

    张居正这么判断的另外一个依据是:藩王没钱造反。

    造反又不是过家家,那随便翻翻身,就是天大一笔银子,造反可是把九族脑袋别在裤腰带上的亡命一博,这得重赏才有勇夫,况且朝廷强军刚刚讨伐板升归来,京营强悍无比,大明也册封了自天顺之后的第一个一等国公,这赏钱得更厚重,才能得到勇夫。

    嘉靖年间因为兵凶战危,朝廷财用大亏,接连数次,道爷相继停罢郡王以下俸禄、营造王府、修缮王府银两、婚丧嫁娶给银,郑王府宫室十有七八都塌了,也没见修过,藩王们想造反也是有心无力。

    而且没人,大明一百七十多年的养猪政策,有志之士,不会跟着藩王一辈子混吃等死,长史那是考不中进士的举人,才会谋求的饭碗,藩王身边大部分都是酒囊饭袋,没有贤士跟随,藩王自己连造反的檄文都写不了。

    没大义的名分、没有足够的银子、没有足够的人手、更没有出谋划策的强人,就是草台班子。

    是继续入京混吃等死,还是在地方继续朝不保夕?还是揭竿而起?这本身就不难选择。

    “先生不把发宗俸纳入考成,是不是就想到了这一天啊?”朱翊钧越听越觉得怪,怎么看,都像是有意为之!就是故意的削藩,将藩王的实力削到极致,为灭藩除国做准备。

    迁徙藩王入京,就是灭藩除国,虽然说得好听,是迁藩,但迁回来国都除了,不是灭是什么?

    这事儿过于顺利和丝滑,看起来图谋已久。

    张居正思忖了良久,叹息的说道:“臣以前,根本不敢想这么远。”

    一个十王城就是300万银的投入,迁藩更是一项巨大的财政支出,而养藩王在京,发俸禄又是一笔庞大的支出,张居正哪敢想这个?先帝薨逝,把京师衙门里的银子摸排了个遍,连带内帑,一共就39万银。

    能搞到银子,就是万历前十年的头等大事。

    张居正的分析是很有道理的,因为从河南诸多王爷的书信里看,十王城鼎建,王爷们的话锋一转,从批评张居正,到盛赞张居正,恨不得将张居正拔高到先生千古,配享太庙的地步!

    到京师了,就能领到俸禄了。

    英格兰的特使乔治,最终购买了大明五十万匹的棉布,他这次来带了一百万两白银,本来是想买点丝绸,效仿费利佩二世倒卖丝绸赚钱,听闻西班牙购买了大批的棉布,立刻就吓得的把货物清单变成了棉布。

    而葡萄牙特使马尔库斯购买了不少的丝绸,对于棉布,马尔库斯并不害怕,葡萄牙之前都已经到了国破的地步,哪有什么手工业被冲击的担忧,费利佩二世真的用棉布对付葡萄牙,安东尼奥国王还要谢谢费利佩二世,给葡萄牙人一身衣服穿。

    神罗特使就是凑了个热闹,红衣主教白来一趟。

    法兰西发疯的特使,也没能如愿以偿和大明皇帝联姻,她甚至连银子都没有,无法购买棉布。

    “陛下,那个果阿总督府的特使鲁伊·德,自杀了。”冯保和小黄门耳语了几声之后,赶忙汇报了结果。

    鲁伊·德,是坚定的信徒,哪怕是在饿的前心贴后背的情况下,依旧没有背叛信仰,朱翊钧对鲁伊·德最深刻的印象,就是鲁伊咆哮文华殿。

    自杀在任何教义里都是亵渎的行为,死后要下地狱的,而鲁伊·德的自杀,是因为绝望。

    马六甲海峡的塘报传入了京师,立刻引得沸沸扬扬,连都察院御史们抬水的热闹都盖了下去。

    马六甲城陷落了,一座经营了六十年的堡垒,上一次果阿总督府内讧后,外围所有的棱堡被拔掉,一座孤城悬在那里,大明三十斤火炮就位后,轰开了马六甲城堡的城墙,轰碎了所有的士气。

    大明彻底贯穿了马六甲海峡,西洋这个广-->>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