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拼命,他们都带着兵刃,开始向着缇骑的阵线冲锋,硝烟在弥漫,砰砰砰的火药爆炸之声和喊打喊杀之声,此起彼伏。
两刻钟后,场内已经没有再敢站着的人了,赵千户连三个数都没数完,血腥味在学府里回荡,那些个抱着头大喊大叫的倡优伶人,恐怕这辈子都忘记不了这一幕。
“本来想在学府里挖坑,然后把整个学府和这些望族们一起炸上天的。”对于结果十分满意的王谦,这里看看,那里瞧瞧,非常满意。
“是什么让王御史打消了这个念头?”王廷瞻好奇的问道。
王谦十分确定的说道:“是贫穷。”
“哦?”
“整个会场不到两亩地的地方,要想炸上天,最少也要五千斤的火药,而一两火药,要六钱二分银,也就是想把这两亩地炸上天,需要五万两白银。”王谦的确很有钱,但五万两还是有点太贵了,十分之一个先帝陵寝了。
火药造价贵,运输贵,保存更贵。
“确实很贵。”王廷瞻一听这个数字,立刻肯定的说道。
华阳学府的抓捕工作十分顺利,而刘显和刘綎父子的行动,也极为顺利,成都府内数个帮会遭到了灭门打击,得益于王谦带来的一车又一车的火器,火器在刘显手中,将价值体现的淋漓尽致。
张居正曾经教过朱翊钧一个道理叫,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如果对一个人有所怀疑,就不要启用他,这样对君臣都好,比如前刑部尚书王之诰,张居正一直不想让这个儿女亲家再到朝堂上来,因为张居正怀疑王之诰,哪怕是儿女亲家;
而用人不疑,则是任用一个人,就不要去怀疑他,如果出了事儿,再去解决,愿赌服输,人生的每一次选择,都早已标好了价格。
疑人仍用,君臣都会损了体面,皇帝不放心,臣子不尽力,而用人仍疑,注定了一事无成。
朱翊钧对刘显是极为信任的,如果刘显真的做了别的选择,朱翊钧也只能愿赌服输,安抚晋党党魁王崇古的同时,兵发四川!
好在,并没有出现那种结果。
王谦第一次动手,就让四川震了三震,而对杨氏的追查,连带着杨家的走狗,一起清算,只用了短短三个月的时间,新都杨氏和其走狗,被连根拔起。
四川副总兵刘綎,带着两千人,驻守播州,防止播州杨,带着生苗作乱,以壮新都杨氏声势,刘綎两千客兵顶在播州杨氏的脑门上,播州杨氏不敢有什么动作,但更多的事儿,刘綎也做不得了。
云贵川黔的土司攻守相望,互为犄角,刘綎如果真的此时进犯,是逼反土司,大明境外,东吁王莽应龙快死了,等莽应龙死,境外生苗群龙无首,大明境内土司和境外东吁不能里应外合之时,再动手不迟。
土司们对这个反应,颇为古怪,大抵就是汉人内讧,与我何干,要让土司们理解唇亡齿寒的道理,还需要王化的持续推行。
王谦的入蜀,第一仗伏击战,打的极为漂亮,督办的戥头案,查的水落石出,包括了一众被迫的、自愿的大明官僚,左右布政、按察使、数名知府及其幕僚,整个四川地面可谓是动荡不安。
朝廷在收到王谦的奏疏之前,就已经进行了一轮人事任命,去四川补充官僚,在收到奏疏之后,又补了一轮。
大明是三个人等一个坑,你不干有的是人干。
王谦的名声彻底烂了,臭不可闻的那种,中秋佳节,团圆之日,和和美美的日子,王谦搞出了这么一出,可谓是毫无礼义廉耻可言,比严世藩的名声还要脏臭!
王崇古是个奸臣,生了个儿子,还是奸臣!
雪花片的奏疏送进了内阁,全都骂王谦的,顺便骂王崇古的。
“倒是很意外,王次辅居然没有趁机扩张势力。”朱翊钧画了个×号,表示已读不听,对着冯保有些感慨的说道。
王崇古的选择非常有趣,他选择和四川望族们打成一片,是物理意义上的打成一片。
这个选择多少有点意料之外,但在情理之中,晋党的地盘足够大了,再大点,皇帝和朝廷都容不下去,王谦没有在望族里面挑挑拣拣,培养党羽,这种事他其实蛮擅长的,作为一个纨绔,不会培养狗腿子,不配当个纨绔。
王谦选择了一锅端,显然是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