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由衷的松了口气。
西山老祖出手,果然不同凡响,老祖出没,魑魅魍魉皆避,小皇帝厉害不厉害,还得时间去考验,可是张居正的厉害,那可是众所周知的。
“免礼。”朱翊钧示意众人就坐,廷议开始了。
“三娘子入京来,还是为了今春俺答汗那两个万人队合兵土蛮汗之事,王次辅,朕有不解,俺答汗和土蛮汗居然能合兵一处?”朱翊钧询问着王崇古,北虏问题专家,奉旨阴结虏人的次辅,王崇古在这方面很有发言权。
王崇古笑了笑,摇头说道:“这就是了,陛下,他们合力,还不如不合力。”
“今春二月,土蛮、俺答汗合兵意图重夺应昌,无论是土蛮汗本部,还是俺答汗本部,只需要一拥而上,应昌唾手可得,我大明在应昌根基不深,水文地理不明,戚帅领一万军兵驻守应昌,敌强我弱,本该是俺答汗、土蛮汗大胜,结果他们偏偏选择了合兵。”
“不合兵,倾尽全力,戚帅万人,双手难敌四拳,这俺答土蛮,一合兵,非但没有获胜,反而是碰了一鼻子的灰。”
“合兵哪有那么好合的,两个满肚子主意的人,合兵一处,一加一反而是小于一了。”
朱翊钧想了想说道:“互相掣肘?”
“陛下英明。”王崇古十分丝滑的、不着痕迹的拍了个马屁。
谭纶开口说道:“陛下,这合兵之后,这俺答汗看着土蛮汗,土蛮汗看着俺答汗,都不愿意自己拼死拼活,让另一方拿走战果,这就犯了兵家大忌,这战场上,就怕这个,目标都不确定,那就是立于必败之地了。”
“俺答汗被戚帅进攻不断后退,甚至干脆逃脱,进攻的土蛮汗诸部见状,立刻撤退,加速了败亡。”
朱翊钧不由的想到了一个经典案例,元丰四年,大宋军五路伐夏,就是攻打西夏,各路分开都是西夏难以抵挡的强兵悍将,坏就坏在了这五路伐夏,那真的是各种幺蛾子事儿。
戚继光给皇帝讲武,说到过这个案例,这是反面教材。
人心齐,泰山移,人心离散,万事皆成空。
“其实臣以为,还是戚帅厉害。”户部尚书张学颜,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他认为还是戚继光打得好,你换个人打,不见得能赢。
张学颜在辽东的时候,和戚继光配合过两次,一次是攻伐大宁卫,一次是攻伐彰武。
张学颜有一次就问了一个问题,问李成梁如何评价戚继光,李成梁用了两个字,帅才。
李成梁不嫉妒戚继光的军事天赋,因为现在戚继光帐下第一大将,正是李成梁的亲儿子李如松,而且戚继光是倾囊相授,毫无保留的培养李如松,李如松身上的浮躁尽去,已经有了独当一面的风范。
戚继光越强,李如松日后的成就就越高。
“俺答汗短视。”吕调阳的面色极为凝重的说道:“俺答汗因为五年羊毛就答应了出兵,将之前隆庆议和、俺答封贡的一切都毁掉了,三娘子如此急切单人进京,就是如此,因为俺答汗的短视,导致了大明和北虏之间的矛盾,再次激化。”
吕调阳的话可不是危言耸听,俺答汗的这次出兵,让朝廷非常为难。
朱翊钧想了想说道:“宣忠顺夫人上殿觐见吧。”
三娘子急匆匆进京后一直在奔走,她是自己来的,她的随从在十三日,大婚结束后才进京来,一个女子单枪匹马的闯到了京师来,显然是抱着有去无回的心态来了,可是入京这十几日,大明皇帝忙于大婚,一直没有宣见,让三娘子愈发的绝望了起来。
过了一刻钟的时间,三娘子已经赶至文华殿外等待宣见。
三娘子进殿之后,就立刻行了大礼,三呼万岁。
“免礼吧,赐座。”朱翊钧示意张宏给三娘子搬个凳子,三娘子的状态很不好,不至于蓬头垢面,但有些不修边幅、花容失色,匆匆觐见,也未曾沐浴更衣。
若不是三娘子单骑入京,朱翊钧绝对不会这么客气,赐座?让礼部鸿胪寺见见她就是了,还宣见赐座。
“启禀大明大皇帝陛下,罪妇自迤北而来,为迤北北虏数十万人生机而来,万不敢免礼,更不敢就坐。”三娘子选择了抗旨不尊,不敢起身,而是跪着奏对。
“坐。”朱翊钧只说了一个字。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