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一百九十六章 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后,捉对厮杀开始了,这也是文武朝臣除戚继光外,第一个见到皇帝对练的场景。

    朱翊钧的胳膊上绑着黄色的方巾,骆思恭绑着红色的方巾,捉对厮杀的你来我往,招招凶狠,斗的很凶,木刀砍在铁浑甲上的声音铿锵有力,可见这力气用的有多大!

    骆思恭,不思恭。

    骆思恭也在长大,力气在增加,若是不披甲,木刀砍到了要害处,绝对能杀人。

    十七个回合,朱翊钧打赢了十次,披甲的原因是不要受伤,主要展示的是小皇帝短兵的技艺,朱翊钧也是拿出了自己压箱底的本事,才彻底打赢。

    打完两个人都已经力竭,朱翊钧离得近能看到骆思恭腿在抖,这已经要脱力了,而朱翊钧也好不到哪里去,不停的喘着粗气,全身上下,全都被汗浸透了。

    这是第一次操阅军马,所以朱翊钧要展示下自己习武的结果,之后才是操阅的开始。

    大明京营在校场上打了三个套路,拳、刀、枪,而后是大明军每十人一队的步射靶,这些演练,都是战场上很实用的功夫。

    火铳射击,是朱翊钧没有演练,但京营必然展示的训练。

    “一装枪,二捻线,三装药,四马子,五投至子,六打三槌,七插箭,八行枪,九听号头别别响,单摆开锣响,点火摔钹响,收队!”京营的军兵唱着歌,就把火铳射击演示了一遍。

    而两个人配合使用的平夷铳也被拿了过来,四两火药的平夷铳,更加精准,而且打的是移动靶,十几头野猪被放了出来,平夷铳不断响起,十几头野猪在枪声不断响起之下,一个个倒下。

    火铳射击之后,则是炮击。

    十二门九斤火炮被拉到了校场之上,一百步炮靶,是钢混墩子,十二门火炮进行了四轮齐射,钢混墩子被打出了一个个大坑。

    最后被拉出来的两门,是大明最新款的舰炮,重量大,适合在船上和守城使用,这玩意儿也被拉到了校场上,一百五十步靶,三放皆中,砸在了钢混墩子上,发出了一声声的闷哼。

    一尺宽的钢混墩子虽然被砸出了一个又一个的坑,但依旧坚如磐石的立在那里。

    朱翊钧放下了千里镜,他让王崇古偷工减料是有依据的,主要是大明皇宫的建筑,最高的也高不过皇极殿,这个高度的建筑,王崇古的设计标准实在是太高了。

    兵部尚书谭纶,出列中气十足朗声说道:“奏闻陛下,大阅毕!”

    “鸣金止鼓。”朱翊钧振声回答道。

    “陛下圣旨!鸣金止鼓!”谭纶转身大声喊道。

    太常寺官出班,大声喊道:“奏乐!”

    由大明首席音乐家皇叔朱载堉谱曲,张居正、吕调阳等人填词的《武成之曲》开始响起。

    李如松起了个头,京营将士们不断的顿着手中的钩镰枪,齐声唱道:“吾皇阅武成,简戎旅,壮帝京。龙旗照耀虎豹营,六师云拥甲胄明。威灵广播,蛮夷震惊,稽首颂升平,四海澄清。”

    “仙仗移平乐,霓旌拥上兰。忽惊千骑并,旋讶六营团。作气陈金鼓,前驱建玉銮。轻云承翠盖,丽日表朱竿。”

    曲谱的很好,词也填的很好,但就是缺了点味儿,太过于庄重了些。

    朱翊钧让戚继光拉了歌,点名要红巾军歌,云从龙,风从虎,功名利禄尘与土。

    大明军都会这首,但这是一首赫赫有名的反歌,按照大明的叙事体系,元末失纲,天下疲惫,所以导致了百姓揭竿而起,红巾军歌有着浓烈的时代背景,大明军就是唱着这歌,捣毁了胡元京师,驱逐胡虏的。

    这歌的寓意是极好的,它唯一的问题就是反歌,有谶纬的忌讳。

    最后戚继光折中,拉了个《凯歌》,这歌也应景,大明京营凯旋而归,皇帝可以为所欲为,可是戚继光还是要顾忌影响的。

    “万众一心兮,群山可撼!”戚继光牵了个头,太常寺乐伎实在是束手无策,她们都不会这个曲。

    “万众一心兮,群山可撼。惟忠与义兮,气冲斗牛!”

    “主将亲我兮,胜如父母。干犯军法兮,身不自由!”

    “号令明兮,赏罚信。赴水火兮,敢迟留!”

    “上报天子兮,-->>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