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值得注意的是,葛守礼不是说不行,不能看,而是说等皇帝大婚后,再去看,他认为陛下现在年纪小,出门在外难免会水土不服,染上瘟病,如何得了?
葛守礼的理由是非常充分的,而且得到了大多数朝臣们的认可,是的,在葛守礼看来,小皇帝就像瓷瓶一样一碰就碎,这个年代的人就是这样的脆弱,可能出个远门,接触到不同的菌群,就会死于水土不服,尤其是现在皇帝未能大婚,更没有孩子的情况下,出门万一病了,大明要出大事。
这两种意见在朝中形成了激烈的冲突,最后在小皇帝表演了一下六十五斤硬弓十矢全中之后,葛守礼才愕然的发现,皇帝不是瓷瓶,完全是个钢混的水泥墩子!
十四岁,六十五斤强弓,十矢全中,这是何等水平,也就比李如松弱点。
葛守礼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的,小皇帝出门刚到天津卫就病了,但是第二天小皇帝又生龙活虎的出现在所有的人的面前,出席了漕粮到港的典礼。
漕粮船因为走的比较快,比预计早了一天,漕粮已经到港,为了典礼还未曾卸船,多一天少一天,南衙押运水师认为不重要,这本就是一次试航,而来自皇帝的支持,太重要的了!
陛下肯挪窝来到天津卫看一眼,就是对海运漕粮政策的最大支持。
声乐渐起,四处都是张灯结彩,少年英主朱翊钧站在了栈桥上,象征性的检查了下一路上的封条,而后推了下运粮的板车,完成了整个大典。
朱翊钧看着一个个的漕粮箱从船上不断的卸下,而后堆积在港口的仓库之中,在经过了点检和签书封条之后,就会起运前往通州。
“俞帅啊,这条船,厉害不厉害?”朱翊钧对着白发苍苍,比之万历元年苍老了数分的俞大猷问道。
俞大猷摸着山羊胡笑呵呵的说道:“厉害!它厉害就厉害在只用风力就行行使,厉害就厉害在它有连续的火炮甲板,如果满载可以有五十四门,厉害就厉害在,它能戍卫大明海疆。”
“大明松江造船厂一共建了十二艘这样的过洋船,在总结经验教训后,会再设计新的过洋船和火炮,有些地方设计是不合理的,比如火药的存放,比如火炮位的设计,这艘船的火炮射击没有格子板,导致火炮下雨会进水,说来也怪,这么明显的错误,用之前谁都没有想到。”
“很正常。”朱翊钧满是笑意的说道,工程就是这样,总会有考虑不到的问题,需要进行修修补补,设计新的船只。
“总办郭汝霖和赵士祯给陛下做了个二尺多长的随手礼,还请陛下笑纳。”俞大猷让人拿来了小礼物,一个过洋船的手办,小孩子嘛,总是喜欢这些玩耍之物,只要能在陛下心里留下这段记忆,就是日后圣恩的一部分。
朱翊钧对这种伴手礼非常的喜欢,多多益善。
“陛下,臣老了,办完这趟差,打算致仕了。”俞大猷已经白发苍苍,这也是他这次押运漕粮回京的原因,他不是戚继光才四十多岁,他已经七十三了,致仕他已经动心起念数次,这次终于说了出来。
松江水师,已经初具规模,他精心挑选的副总兵陈璘已经可以独当一面了,也是时候了。
“致仕就不必了,留京做前军都督府右都督,为朕答疑解惑如何?”朱翊钧同意了俞大猷不再领兵的请求,俞大猷是弘治十六年出生,这个年纪,督领南衙水师,的确已经不合适了,辛苦是一方面,精力是另外一方面。
俞大猷听闻陛下的处置,愣了愣问道:“这不符合祖制吧…”
既然不能任事,领点待遇回家就是,但看陛下这个意思,是打算让俞大猷继续发挥余热。
朱翊钧低声说道:“俞帅,朕的家宅被人点了,戚帅在大宁卫短时间回不了,朕还不能发作,你看看这帮臣子,天天欺负朕,俞帅在京师坐镇,这等宵小安敢如此猖狂!”
俞大猷听闻,发现陛下的理由充分且合理,至少他在京师,陛下用人的时候,也不会无人可用。
“臣遵旨。”俞大猷没有任何反对就答应了下来,不适合领海军,可以领陆军,不求有什么战功,只要他这个人在,他就有威慑力,因为他叫俞大猷。
朱翊钧登上了大明的第一艘过洋船,见到新奇的东西就问,问东问西,问桅杆、问水线、问货舱、问火炮甲板等等,这条船上已经有了部分的钢件,在连接的部分和水密舱,钢比木好用。
这次航海,发生了两次渗水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