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一百四十二章 人无横财不富,马无夜草不肥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党。

    张居正并没有怪王崇古失言,何止王崇古一人如此认为?

    整个天下除了久在朝堂的廷臣,谁人不觉得文华殿就是他张居正的一言堂,他说一,小皇帝不敢说二,325万两,他拿走六成,哪个敢说一个不字?但事实是,小皇帝说一,张居正不会说二。

    君臣都有默契,大明再兴才是本务。

    朱翊钧笑着说道:“先生生财有道,当国三年,国帑内帑终于摆脱互相讨饭、为了一两银子互相挠头发的局面了,朕以先生治国有功,宜进太傅。”

    张居正一听赶忙站起来俯首说道:“陛下容禀,荫以酬劳,必有超世之功,而后可以蒙延世之赏。臣谬以浅薄,得效编摩,载笔操觚,乃词臣之常职耳,有何勤劳可当懋赏?臣不能受。”

    “先生。”这已经不是朱翊钧第一次动心起念授张居正太傅了,这都两年了,张居正硬是不肯要。

    张居正再次俯首说道:“陛下。”

    朱翊钧继续说道:“人人都想加官进爵,唯独先生,朕以两广战事、都掌蛮战事、吕宋战事、辽东战事以先生有功授太傅,这不是名正言顺之事?加官已成命,宜即勉承,不必固辞。”

    张居正想了想,直接把话挑到明处说道:“伏望陛下鉴臣悃诚,素无矫饰,收回成命,臣得效犬马之微勤,不至速颠之重咎。”

    陛下要是想让他张居正好好多干几年,还是不授太傅为宜。

    太傅哪有那么好当的?活人当太傅,那必然是风口浪尖、被人口诛笔伐,现在这首辅当的就挺好,不至速颠之重咎,不至于快速颠覆于僭越的罪名之下。

    小皇帝不糊涂,那他张居正就没必要喊出,吾非相,乃摄也这句话了。

    朱翊钧是不介意张居正这么喊的,但是张居正也看清楚了局势,小皇帝又不是被人三言两语就能糊弄的人,他张居正往前进一步做太傅,那他下面的人就会往前进十步,高启愚在应天府搞出的事情,只会再现。

    现在这样就挺好。

    朱翊钧看着张居正直接把话讲明白了,也只好点头说道:“也行吧,继续廷议吧。”

    “臣谢陛下隆恩。”张居正站直了身子,重新坐定。

    葛守礼没有发动‘尊主上威福之权’的特技,因为张居正不肯当太傅,是在尊主上威福之权。

    王崇古心有戚戚,张居正不贪钱就罢了,还不贪位!那张居正想要什么?他想要大明再起!这种人活着根本没办法对付!

    张居正继续说道:“南京湖广等道御史陈琯等人上疏说:天地生财有数,不在官则在民,未有无碍官银之说。弹劾南京兵备太监张进、内承运库太监崔敏等人,督南衙织造与民争利。”

    “去年起,张进、张诚、崔敏等人奏缎匹商贸,工部部议为宜,去年八月起,南衙织造海货丝绸,共计织造97960匹丝绸,一匹利十二银五钱五分,共获利123万两。”

    这次起运入京的325万两白银,有123万是南京织造局跟红毛番商贸所得白银,如数起运。

    张居正继续说道:“无碍之说,起于贪墨之吏搜括公款以充之。搜括必加渔猎,渔猎必加科派,科派必加楚,此岂陛下所乐闻?言:罢南京织造海货丝绸等事。”

    “陛下批奏曰:廷议已定,暂不更张。”

    大司徒王国光听闻就是满心的火气,摇头说道:“南京织造局织造海货丝绸,怎么就是渔猎科派加楚了?”

    “是购买生丝低价或者干脆不给银子了?还是这织造局的织娘没领到报酬了?还是张进、张诚、催命他们带着内官群小,上街硬抢了?若是有,南衙科道言官上奏也就罢了,若是没有,何故弹劾此事?”

    “就因为朝廷的买卖耽误了他们的买卖?他们自己拖欠织娘的报酬不给,织娘跑到织造局做工,赖朝廷给织娘报酬?他们自己苛责小民低价买入,谋求厚利,南衙织造平价购入,他们买不到生丝,怪朝廷平价购丝?”

    王国光点出了这份奏疏的核心问题,可能会发生,然后就制造风力舆论,扛着与民争利的大旗,苛责小民。

    “确实是与民争利啊。”王崇古还是给南衙科道言官陈琯说了句公道话,朝廷把钱赚走了,权豪缙绅怎么赚钱,这不是与民争利是什么?

    万士和-->>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