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如松带领大明军来到了居庸关,他在万历元年、万历九年、万历十二年都来到过这里,亲眼见证了这里的变迁。
驰道修通后,居庸关变化并不是很大,多了一个抽分局,多了数条驰道。
变化最大的还是南口村和北口村,这南北口村,就是居庸关进出山道的入口,无数的民舍围绕着驰道出现在村里。
正统十四年八月十五日,英宗在土木堡被俘虏,十月初一,也先分兵三路,一路2万攻打古北口,一路五万,从北口攻打居庸关,一路十万,逼近紫荆关。
十月初九,英宗的太监喜宁告知也先,紫荆关小路可绕行,喜宁自己到紫荆关诈开关门,紫荆关破,也先率军进入京畿。
十一日,也先驻军京师西直门外,也先分兵两万,从南口进攻。
在正统十四年土木堡天变后,英宗皇帝一共三次叩门,以皇帝身份要求宣府、大同打开城门,第一次在宣府,第二次在大同,第三次在京师,喜宁作为英宗太监叩门紫荆关之事,不算这三次之内。
京师岌岌可危,大明岌岌可危。
以李如松看来,也先犯了和英宗一样的问题,那就是贪功冒进。
大明军在土木堡溃败之后,京师整肃防务,并无强军可以驱逐也先,居庸关南北两口,共计七万大军进攻,居庸关如此天险之地,也挡不住如此大军围攻,哪怕是蚁附,也可以拿下。
也先只需要静等数日,等七万军拿下居庸关,再从紫荆关前往西直门外,图谋京师。
但也先没有,他急了。
也先在居庸关未曾拿下情况下,就开始对京城发动了进攻,在德胜门被石亨挫败,在西直门被孙镗挫败,士气大溃,军心不稳。
居庸关久攻不下,也先只能撤退,而后被埋伏在清风店的石亨、从居庸关入京的宣府守将杨洪,两面夹击,损失惨重。
哪怕是强如元太祖成吉思汗,在二十三年的蒙金之战中,也从未有过一次,在没有拿下居庸关的情况下,就对金国京师发动猛攻。
多数时候,成吉思汗都是派兵四处劫掠,消耗金国的底蕴,最终把金国都城周围搞成了无人之地。
居庸关、蓟州就是京师门户,这两处在,京师就在,这两处沦陷敌手,就要准备南迁了。
这次是溃败演训,模拟的是北虏攻破宣府,居庸关守军中军大帐,被天外陨石直接击中,没有了将帅指挥,六千京营不得已,要从居庸关撤回北大营,重新组织起来。
演训的内容,并没有提前告知。
六月初四午时三刻,居庸关关隘外,连续传来了轰鸣的爆炸声,火光冲天,硝烟弥漫,号角声尖锐的嘶鸣着响彻了整个军营。
“敌袭!”
号角声传来的一瞬间,原来安静的午休大营,立刻就像活了一样,军兵奔走呼喝,所有听到号角声的军兵面色大变,只用了短短三分钟,就全副武装的来到了校场上,报数声此起彼伏,人数很快统计完,军兵面色严肃,列阵等待着军令传达。
“很好。”马林站在校场之上,听着各营的汇报,六千军一个不少,集结完毕。
这是二十年如一日严苛训练、三代京营锐卒不断沉淀的严格军纪约束,最终呈现的结果。
马林的父亲马芳,率领的大同骑兵已经是少有的精锐了,但在敌袭的时候,要用整整一刻钟才能集结,而且很多时候,会缺人,缺很多人。
临阵逃脱做逃兵很多很多,在承平日久,武备不兴,无血义无上恩,将领把军兵当奴仆,军兵把将领视为仇敌的大明军中,临战逃脱做逃兵并不少见。
这是演训的第一个项目,集结,五分钟内,未能完成紧急集合的全队集体连坐挨罚。
按照演训部的演训剧情,这个时候,李如松已经被天外陨石砸死了,居庸关城墙被炸毁,北虏已经威逼城下,居庸关已经无法防守。
“居庸关已经陷落,所有军兵听令,放弃所有武装,只携带燧发火铳一把,火药三两,每队携带伤员一名,每人携带一天口粮,火速赶回北大营,一刻钟后,敌军开始追索,不得延误。”马林下了命令,这次一昼夜142里长途奔袭,是轻武装,而非全武装。
全武装重步兵一天跑142里,那得是陷阵先登营的水平,甚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