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一千零三章 天下岂有四十年之太子乎?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冯保低声说道:“供不应求,这解刳院研究的很明白,很多瘟病,都是靠着蚊虫叮咬传播,那这香,有些时候,就是一条条人命了。”

    贵是因为人都惜命,穷民苦力们没有银子买这些,但乡贤缙绅都会买些备起来,一旦有了瘟病,关键的时候能保命。

    “陛下,放在皇庄里卖的,一半利都归内帑,两成利归了宝歧司,三成利归农户。”冯保想了想又解释了一番其中的分成,和官厂的分成几乎一样,驱蚊菊都是在皇庄农场里种。

    “那确实不贵。”朱翊钧一听是为了保命,立刻觉得不贵了,一听一半利归了内帑,就立刻不计较价钱了。

    皇庄铺满了大明各府各县,维持这些皇庄京营,也是要银子的,皇庄的东西,就一个字贵,能卖那么贵,还有人买,是因为皇帝的信誉。

    都是真东西,好东西。

    “咱大明的有钱人真多。”朱翊钧觉得能这么贵,还能卖到供不应求,让人感慨万千。

    冯保也是连连点头说道:“确实,多到杀都杀不过来。”

    十七年,陛下南巡,杀了622家南衙势豪,那一片,现在又繁华起来了。

    “不要胡说,杀性不要那么重!”朱翊钧假装严厉的训斥了一句!选贡案杀人是因为他们罔顾国法,绝不是为了抄家那点银子。

    高启愚是万历二十年的主考官,这是内阁的意见,次辅提议,元辅张居正赞同,高启愚主持这次会试,日后也有了自己的门下了。

    本来,高启愚不配做这个主考官,他一个三甲同进士出身,主持乡试已经是极限了。

    他又没考进翰林院,谁会让他主持会试?

    但凌云翼提议,内阁没人反对,翰林院势微,连翰林院都被高启愚主管,那翰林院学士自然没办法开口反对。

    此时的高启愚手里拿着一份帖子,陷入了为难之中,帖子是凌云翼府上送来的,请他照拂一下自家的侄孙。

    凌云翼说他这个侄孙,从小就比较顽劣,有些愚钝,加上死读书,少不更事,而凌云翼本人去年才回的京师,在京师没有多少故旧,所以托高启愚照看,帖子看完就烧掉就是。

    高启愚拿到这本帖子,立刻生出了许多的疑惑。

    第一个疑惑,就是凌云翼说的这个侄孙,真的只是侄孙吗?只是侄孙关系的话,真的值得凌云翼写帖子?如果不是侄孙,而是孙子的话,就立刻合理起来。

    第二个疑惑,凌云翼让高启愚照拂什么?他这个侄孙今年参加会试,照拂是让高启愚收到门下仔细教导,还是让高启愚对这个侄孙的作弊,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第三个疑惑,那就是到底要不要烧掉帖子?一旦真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科举舞弊案爆发,他把帖子烧了,所有罪责他就只能一个人扛了。

    高启愚端坐在家中书房里,在石灰喷灯的光芒下,死死的盯着帖子,三个疑惑逐渐消失。

    肯定是孙子,不是侄孙,之所以是侄孙,就是为了避嫌,避免旁人说闲话;

    其次,必须要帮忙,而且很有可能是舞弊,绝不是收为门下,收为门下,不需要这么大的人情,如果没有凌云翼提名,他高启愚捞不到这趟主考官的差事。

    最后,则是必须烧去,真的出事,也只能自己扛了,就是留着也没用,案发后,这帖子就不是凌云翼写的了,字迹也好,印绶也罢,最后的结果一定是假的。

    凌云翼做事手段非常狠辣,不会留下如此明显的证据;

    朝廷为了体面,就是字迹是真,那也是假的。

    高启愚看着面前的帖子,陷入了挣扎之中,他有些迷茫了,科举,国之大计,为国取士,这么私相授受,一旦被陛下知道,凌云翼如何,高启愚不知,但他高启愚必死无疑。

    可不帮忙,他高启愚也不用进步了,还会被次辅为难。

    高启愚取来了火盆,把帖子扔进了火盆里,手里的火折子迟迟扔不下去,三个疑惑尽数解决后,他心底升起了新的迷茫,这封帖子有点怪。

    不是帖子有问题,而是帖子的时机有问题。

    凌云翼无论因为什么原因,决定冒着天下之大不韪,干涉科举结果,这帖子不该在主考官确定后,才交给他,而是在主考官确定之前,他高启-->>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