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九百五十六章 出去闯闯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br>     梁渠纳闷。

    「自是无人不知。」

    人群中有人胆大回话。

    老和尚笑:「七年前,余行至彼时尚未改名的平阳县,恰见其龙筋虎骨,得一碗斋饭,欲传其《降龙伏虎金刚经》,此是愿是业?是命中注定?

    是因缘际会?」

    大家面面相。

    「因缘际会?兴义伯运气好,碰上贵人?」

    「不对。」有人反驳,「佛门拢共多少高僧?修行此法的又有几人,平阳县小地方,太巧,是命中注定!有大手!」

    好一阵嘈杂。

    梁渠的师门不见外,直接问当事人「阿水,你觉得呢?」

    「我不道啊。’

    梁渠挠挠头。

    「大师。」葛道长寻求答案。

    老和尚仍未正面回答:「一淮南乡间渔夫,日收十文,奔波为温饱,此人欲见当朝圣皇,难乎哉?」

    「自不可能。」葛道长笑。

    「欲见地方县令,难乎哉?」

    「有可能。」葛道长想了想,「纵为贪官,恶官,总有出门日。

    「县令直达天听,难乎哉?

    「不难接连三问,葛道长皱眉老和尚继续:「某年天下太平,圣皇乘兴下江南,途经澜州,见渔夫打渔,心生一念,召其一见,此即因缘巧合。

    渔夫立志欲见圣皇,杀县令而剥皮擅草,惊动天下,大罪弥天,而被押至帝都,经由圣皇审判,此即发菩提心,机缘巧合之事转命中注定。」

    这例子。

    该说不愧是明王。

    众人眼角抽搐。

    「彼时我见兴义伯,是为因缘巧合,假若彼时未见,日后兴义伯扬名,

    我亦会去见而传法,此即发菩提心,因业转因愿。

    吾闻有人言,巧遇贵人,实则金子掉落路上,拾金之贵人终会出现,贵人会变,金子亦会从手镯变作手链,可其中之本质不改。

    有心者。

    当时不见,此后亦会见。

    无心者。

    当时不见,此后亦不会见。」

    主观能动性啊。

    梁渠思索。

    只要有坚定想法,即可达到「彼岸」

    「人与人之间,真有点像六度分隔,想见总能见———·

    「什么是六度分隔?」徐子帅问。

    「便是师兄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都隔不出六个人。」

    「六个人,怎会如此?」胡奇以为荒谬。

    「倒不一定。」杨许摸索下巴,「好比大师说的渔夫和皇帝,地位悬殊如此之大,实则也不是全无关联。」

    「犯下大案,那是特例吧?

    「不用特例。」杨许答,「知县是科举出来的,起码是个举人,同一批科考里必定有朝廷大官,可直达天听,渔夫和知县中间,尚且有数个位置安排,实际放一个地方族老即可,只是没有什么事件串联,人的面子亦有限罢。」

    「有志者事竟成!」向长松以拳砸掌。

    解惑一问。

    回味无穷。

    老和尚示意葛道长继续。

    葛道长思虑言:「守戒可成佛否?」

    「不可,贫僧听闻有罗汉戒、居士戒、比丘戒、菩萨戒,尚不知佛有戒,佛无戒律,如何持戒成佛?」

    「余来大同府时,楼船途经澧州,听闻有寺庙僧众淫人妻女,夜夜笙歌,美曰送子佛,此为佛乎?」

    老和尚笑:!「葛道长是问我,还是问自己?」

    葛道长亦笑:「皆有。」

    「今日世界,成佛、成仙者皆飞升而去,自剩不能成佛者,不能成仙者于世俗,庙宇中争争不休——-->>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