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老爷拿着那张凭证笑嘻嘻的离开了,月饼搞定了,他能不高兴么,在所有送礼的人中鹤立鸡群,收礼的人家还能记不住他,亲自尝过后,他对钟家混糖月饼十分的看好。
金沫没想那么多,向张小花挥了挥手中另外的一张凭证,“小花,接下来的几天里,可要忙了。”
“不怕。”张小花也跟着高兴,能挣钱谁不兴奋,这都还没有在县城开卖,就已经有人上门预定了,只能说明好东西不怕没人惦记。“我会努力的。”
“一起努力。”两千个月饼,紧张就是二十两,减掉成本,赚的还算可以的,积少成多,一个月下来也能挣不少呢。
当然跟钟大山那边的圆瓜自然是不能作比较的,一个圆瓜就能顶了她两百个月饼呢,不能比,不能比。“到时候夫人我给你奖金。”努力就有回报,她可不是个吝啬的人。
“奴婢那就先谢谢夫人了。”张小花调皮的笑着向金沫福了福身子。
其实给不给奖励她没所谓,反正在这里有的吃有的穿,夫人和公子吃什么,他们也吃什么,没有那些算计,日子不要太舒服。
“调皮。”以为她没看出来她到底是真心还是调侃啊,那她就活回去了。
“奴婢不跟您说了,我去做月饼去了。”担心会被说教,张小花脚底抹油一般快速的溜了。
金沫同时跟着起身去了厨房,这月饼的火候还得她亲自盯着,吴婶和小花到底才刚刚接触,做不到万无一失。
三天的时间匆匆而过,李老爷也按照约定,派管家亲自去提货。
李府管家到钟家的时候,张小花早早就侯在大门口,一件来人,就上前招呼起来,领着他们去提货。
李府管家自己带了下人过来,金沫这边便没有出人帮忙搬月饼。
当场将货品点完数,将尾款交给金沫,两个人当着面,将两张凭证同时销毁,也就代表着这场买卖交易完成了。
李府管家没有多停留,提了货便向金沫告辞了。
回了李府,管家马不停蹄的安排下人开始包装,将一篮子一篮子的月饼送出了府,送往县城其他各府门上。
各家府上对于送的礼早就习以为常,只有一些比较特别的才会被管家拿来上报给当家的老爷那里。
李老爷家的月饼一送到各府,各府的管家瞧了个新鲜,便将这事汇报了上去,其结果自然是喜大奔走,询问这月饼是哪家附上送的,管家们自然不会有所隐瞒,将送礼的府上报给了当家的。
当家老爷看着跟其他不相同的月饼,就想尝尝它的不同之处,一尝之后就一发不可收拾,大手一挥,将剩下的那些月饼送给府里的其他的人,能够得到月饼的人自然都是被当家放在新上的,例如老太太,自己的夫人,儿子女儿,或者是受宠的小妾,其他的人就别想了,谁让东西并不怎么多呢。
得了这么一份吃食,有的懊悔,有的庆幸,懊悔的是觉得自己中秋佳节的月饼送早了,庆幸的人觉得好在今年被耽搁了,不然就要错过这表现的机会的。
两种心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感觉自己庆幸的人,直接差人去李府询问那钟氏混糖月饼是从哪里买的。
若是县城里有的买,他们不可能买不到,他们没买到,那肯定不是县城点心铺子里的,应该是别人拿出来卖,换钱的。
一个下午的时间,李家的门槛都要被人给踏破了,李家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被这么关注过,李老爷在厅里笑得格外的畅快,总算是挣了一回脸面。
那些上门来打听的,李老爷也没瞒着,反正他已经先得了,占尽了先机,后续的人买了再送,也只能排在第二,第三,甚至更远~~那个意义早就不一样了。
打听的人打听到了卖月饼的人家,行为上的表现机会都是一致的,将这个好消息告诉自家老爷。
那些人知道了地方,纷纷让家里的管家去下单。
县城的官道上,明显可以看到马车一辆一辆的出城,不知道的还以为发生了什么事,其实不过是为了赶在别人之前预定到月饼而已。
“这是怎么了?今个怎么那么多的马车出城?”看到眼前一幕的路人,纷纷停下脚步,疑惑地开口。
“不知道,估计是有什么事吧。”
“有事?总不可能这么多人家都赶在一块了吧。”
路人们无论怎么疑惑,也不会有人给他们回答,看了看之后,转头就忘记了。